当前学生学习质量考评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当前学生学习质量考评方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目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不但被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界广泛接受,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而评价中职学生学习质量需要一套符合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实际情况、能够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学生学习质量考评方法,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

1.目前学生学习质量考评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评仍旧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重标准轻创新、重“纸上”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技能型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将出现所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不一致、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预期不一致的问题。随着现代企业岗位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此类问题将愈加突出,甚至将掣肘《中国制造2025》中相关目标的实现。

例如,部分院校在制订考核体系中对“职业能力”的概念有多种甚至迥异的理解,如上海市《职业教育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中对“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完成工作任务所达到的水平状态”,是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客观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对“职业能力”定义为“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超越了职业的功能性要求,更强调了从业人员的横向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仅在中国知网的“科技术语在线词典”中,给出了21种“职业能力”的定义。对于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还未建立起一套真正意义上符合我国中职教育实际、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的学生学习质量考评方法。

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和劳动组织不断严密的实际情况下,一线的工作任务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这给职业能力评价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按照教育学的观点,能力是一种不能由第三方直接考察的“内在水平”,因而,通过第三方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考评是非常困难的。其中的困难在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证明和确认,要想了解学生在困难情境中解决各种专业问题的能力,只能通过观察法对学生进行考评,而观察法恰恰很难客观,因此,职业学校也不可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只能进行诊断性的过程评价[1]

2.解决方法

建立结合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的考核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首先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教学和工作一线之间的距离,使中职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基本要求,满足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提高中职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