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1.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报告:经课题组成员两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全面总结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与研究,并形成总结报告,供其他同类院校借鉴。

(2)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课题组成员在校内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各部门的网络需求,与各部门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并请专家审议方案的可行性,给出审核意见。

(3)应用软件: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现有的各类软件,并进行整合,与专业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学生请假系统、OA审批和学生评教三套软件。但从实践成效上看,现在系统组织实施并不断完善。

(4)论文:本课题组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公开发表1篇论文。

2.课题研究的分析

本课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围绕“打造智慧校园”的目标,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制定各类方案,重新规划学校网络,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利用应用软件,优化管理体系,开展实施“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工程”。创新打造了“三通一平台”管理服务体系,为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开放的学习、生活教育环境。

(1)以师生需求为出发点,完成校园WIFI覆盖及校园有线网络的升级改造,实现校园网络“处处通”。

截至目前,学校主干网络已由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全面提升为万兆骨干、千兆桌面。校园内也设置了智能专网,对教工用网络和学生用网络进行了物理隔离,并将监控点、广播点、有线电视接入点使用的网络与学院网络分离,不占用学院的网络资源,实现专网专用,隔绝病毒传播途径。

(2)以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为切入点,构建智慧课堂新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学校以智能平台为依托,配套学科应用工具,建设集成教师备课、课堂互动教学支持、课外自主学习三大功能的智慧教室两间。目前智慧教室已经投入使用,智慧教室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转变教师职能,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随堂测试、在线评价、随堂反馈功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操作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通过云服务器平台提供直播及资源点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学院影响力;运用远程教学功能,与企业员工对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该项目被列为吉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特色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利用微课、慕课等资源,实现网络学习“人人通”。

学校依托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共建成精品课程7门,并在学校门户网站上链接精品课程网站,要求所有教师至少上传一门网络课程,供学生和社会人员下载学习。目前精品课程网站访问量已超过1万余次。鼓励教职员工积极上传录制的微课、慕课,通过网络,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微课大赛。教师荣获全国“创新杯”信息化说课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吉林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共计8项,其中2位教师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教学能力大赛。

(4)以拓宽信息化教育为落脚点,遵循硬件与软件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智慧化服务管理平台

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学生请假系统、OA审批系统、学生评教系统和校园安防系统,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智慧化服务管理平台,通过各种智能应用终端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大力推进“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工程”,推送“互联网+管理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截至目前,学院共计8个部门完成业务流程,优化和梳理15个业务流程,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基本目标。

在校园内建设数字化安防系统,整个安防系统包含监控和一卡通,监控采用光纤及网络电缆有线接入方式,将区域内前端的视频信号经过光纤及网络电缆传输至学校监控室,并经过数字信号的处理,将区域内的多个监控点的实时画面,显示在监控墙上。整个监控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形成可进行远程控制和资源共享的、多功能、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监控系统。一卡通应用系统围绕消费功能、身份识别、便利管理、考勤四大主线建设,包含了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常用的4个子应用系统,同时与数字化校园的教务、门户等相对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使用部门的需求。

2.创新点

(1)环境智慧化: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的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信息门户平台以及各类应用软件平台,为营造更科学合理的学院智慧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管理智慧化: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院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教学智慧化:构建囊括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培训等在内的综合教学管理的智慧化环境;科学统一地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验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4)学习智慧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智慧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5)生活智慧化:构建便捷、高效、健康的智慧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主要消费流通、学生入学缴费、身份认证及门禁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