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2025年10月30日
参考文献
[1]王迩松.工匠精神[J].中国手工,2007(4):133.
[2]曾伟.学习日式管理,最难在“工匠精神”[N].东莞日报,2010-10-25(C02).
[3]肖龙,陈鹏.技术哲学视域下工匠精神的生成及培育[J].职教论坛,2016(34):15-20.
[4]钱穆.中国历史精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121.
[5]张培培.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7(01):75-81+113+157.
[6]杨力,陈焕章.我国工匠精神研究述评[J].成人教育,2018(4).
[7]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8.
[8]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9]杨军.职业精神及其内涵的当代解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90-93.
[10]邹仲海,徐小龙,谢萌.工匠精神的当代解读:内涵与价值[J].沈阳大学学报,2017(12):19-6.
[11]侯淑琳.发掘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A].中国民主建国会网站.2018-1-5.
[12]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3]中央党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14]郑在柏,程又鹏.江苏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