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资源建设

四、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保障,是连接教学实施各个环节的纽带。

1.硬件资源

学生学习过程主要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分为讨论区、学习区、资料查找区;设备有多媒体教师机、触摸式展示屏、学生用电脑、学习通专用平板电脑等。

2.软件资源

超星学习通、数字化教学平台、极域教学课堂、Photoshop cs6、WPS Office等。

3.学习资料

学习资源中包括教材、教学参考书、相关知识参考书、视频资源、作业、讨论题、微信公众号、案例库等,《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在传统教学来源基本上,依托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新的课程平台,学生可通过课程平台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访问课程主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碎片化”学习。

4.线下学习资料:

①《Photoshop平面设计与制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②《Photoshop CC图像处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③《Photoshop CS5实战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④《平面设计实训》北京大学出版社

⑤《专业色彩搭配设计师必备宝典》清华大学出版社

⑥《配色设计原理》中国青年出版社

⑦《解读LOGO》电子工业出版社

5.教学实施

基于信息化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主要分为课前导学、课堂实施和课后提升三个阶段。下面以企业LOGO设计为例,说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1)课前导学。课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布置任务,上传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视频,下发工作任务单,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和设计方案;学生通过课程平台接收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视频,完成课前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通过论坛、讨论区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平台上发放的任务;通过课程平台后台数据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课程平台的学习工具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平台上学生作业提交情况;对学生进行优化分组。

(2)课堂实施。课上由教师分别设置了游戏环节和课上小练习,用以检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将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按计划分工,并商讨出最佳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草图绘制。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或查阅参考书等方式绘制草图,并利用所学知识将草图用Photoshop设计软件转化成最终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个别指导或集中讲解。

作品完成后,进入小组展示阶段。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作品,阐述设计理念,教师看学生作品、聆听设计理念;企业人员会根据企业评价表做出系统评价;其他小组成员可为本组作品打分,做出客观性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根据教师评价表总结课前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办法。

(3)课后提升。学生根据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再次完善本组作品,同时在数学教学平台提交一体化工作页。学生通过工作页的填写,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效果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上做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结果有标准,有效完成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4]

将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学生按岗位标准开展教学,增加了学习的应用性,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体验感。

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由理论指导实践,并利用实践验证理论的学习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企业参评、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多项交流互动,建立态度、情感、能力、知识并重的多维立体评价体系,把教学焦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到参与状态、接受情况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