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一、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职业化教育是先进行理论基础课的讲授,再进行专业实习实践,这种方式容易使理论和实践性相对脱离,对于提高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因此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促进。技术类专业学生走入社会最关键的问题是了解相应的岗位要求和内容。在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岗位信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现场有技术教师进行指导,第一时间获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出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机会,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操作机会更为宝贵。学徒制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际操作平台,将实际操作内容引入课堂,在讲授理论课时,配合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随时完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知识和技术的融合、教学和生产的融合,是现代化技术类学科教学的重要培养方式[2]。学徒制培养方式将实现理论课教学和实际操作环节的统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可现场提问,由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化解答,再到操作中进行尝试,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环节,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过程。

3.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角色

传统教学环节,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相对被动,教师的讲授内容学生是否消化理解,教师不得而知。在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将实践教学引入课堂,教师一边讲授,学生一边操作,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在操作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教师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修正。这个从教到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企业的环节,学生生成了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修正、提高认识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提前适应岗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