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学实践

五、教学实践

1.课程开场

开场采用活动法,目的是为打破学员惯性思维,建立共同的学习场域。

(1)方案交底

由项目长就本次培训基本情况和要求向学员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培训背景、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及时间、培训方式及目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考核要求等,使学员对本次培训有个整体了解,明确自己的任务,找准自己的定位。

(2)明确任务

任务一:对抽取到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剖析,探究根本,健全完善原有的规范要求,最后进行成果汇报。任务目的是引导学员强化班组生产管理、HSE管理意识,实践管理理念,同时锻炼学员的沟通技巧,掌握班组沟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实现有效沟通。

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里程碑”活动,设定目标,改进提高,集体总结,切身体验“里程碑”活动过程。任务目的是理解“里程碑”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掌握活动效果展示方法。

(3)破冰分组

此部分开展破冰活动——自我介绍或开展“找朋友”之类的游戏。

由项目长组织将学员分成6组,每组7—8人,各组推选出一位组长。在分组过程中,项目长要注重让学员体会到构建高效团队的关键,将班组长角色认知与班组文化的建设导入其中,帮助学员领会团队的真正意义。

(4)抽取课题

各组在12个备选操作项目中随机抽取2个研究课题。

2.课程主体

本次培训的主体内容是夯实一线员工操作技能,以达到“补短板、堵漏洞、提技能”的目的,提升班组整体创效能力,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员工技能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

(1)创设情境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进度来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12个采油工日常操作项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这些项目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采油班组长日常需重点掌握具体操作项目:

①抽油机井巡回检查

②抽油机更换皮带

③抽油机井口加盘根

④录取油井油、套压

⑤用钳形电流表检查抽油机平衡

⑥抽油机井口取样

⑦抽油机井口憋压

⑧调整游梁式抽油机防冲距

⑨更换干式水表芯子

⑩注水井开井

11更换压力表

12抽油机一级保养

这12个项目被确定后,向学员宣布本次培训的可用资源:采油实训场地、操作设备、工具材料、可联系网络的计算机房、可供各组单独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以及大量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同时专业教师全程辅助,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性意见。同时,向学员强调最后要随机抽取组内两名成员分别汇报操作项目研究成果和“里程碑”性的总结,每名学员都要做好成果的汇报准备工作。通过资源支持和任务分配的形式,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员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2)启发思考

学习任务确定后,为了使探究式学习切实取得成效,需要在探究之前向全体学员提出若干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员深入思考并与当前学习任务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便全体学员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究。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指由教师直接告诉学员应当如何去解决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员提供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例如:合理的组内分工、完成任务的流程设计、素材的获取与选用、研究方法的选用等。

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引起学员深入思考,这是探究性学习是否能取得效果乃至成败的关键。这类问题皆要由教师提出。

(3)自主探究

因为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次培训的教学目标主要靠学员个人的自主探究加上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来完成。因此,本环节成为关键教学环节。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学员、可用资源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起到引导、支持的作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小组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来加深每个学员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可用资源要成为学员探究的认知工具,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工具用具、文件材料等都要发挥出认知工具的作用来。例如:当对某一技术问题存在分歧时,可以采用实践操作、查阅资料等方式统一认识;当某一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模拟推演、网络学习寻求解决方案。

(4)协作交流

本环节是与前面的自主探究环节紧密相连的。学员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后,才可能进入高质量的协作交流阶段。也就是说,协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为学员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各小组进入了协作探讨阶段后,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旁听讨论,可以适当提出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当整个小组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时,更是要及时干预,纠错矫偏。

另外,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穿插着班组长角色认知、班组团队建设、沟通、执行力、生产以及HSE等班组管理知识,这些知识渗透在学员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培训过程中关注学员的动向,及时灌输相应的管理知识并引导学员有效思考和总结。

(5)总结提高

由于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员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员的表现,当发现问题时,马上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联系实际,对当前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迁移与提高。例如:学习期间,每天都会召开班前会和班后会,中午还要加开一次间会,各小组长轮流组织汇报本组工作情况,教师及时通报发现的各类问题。

3.课程结尾

考核验收由两部分组成,日常考核和结业考核。缺少任一项无培训成绩

(1)日常考核

日常考核按照《培训学员管理考核细则》规定,对学员进行培训管理与考核,实行百分制(详见考核细则),日常考核低于60分视为培训不合格。

(2)结业考核

课堂表现(40%)

在培训授课期间进行,满分为100分。凡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者由授课教师酌情给予加分鼓励;凡无故不参加活动或在活动中不服从培训教师指挥者,该考核项无成绩。每位培训教师在培训结束时将学员加减分情况签字确认后汇总到项目长处。

②学习效果考核(60%)

考核一:课程研究成果汇报。

每组随机抽选2名学员分享研究成果。

汇报形式:对全班进行一次业务培训。

其他学员听讲并评分。

评分标准:

90~95分——能够从授课内容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85~90分——授课内容本身无问题,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可言;

80~85分——授课内容有存疑之处,或被确认为有误导性。

考核二:“里程碑”活动总结性发言。

由每组组长就初期设定的改进目标完成情况做总结性发言,重点阐述目标完成的过程、心态的变化以及认识程度,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师按评价要素在0~5分的区间内打分。

(3)学习成果

本次培训是将一线岗位的日常操作项目作为研究问题,精细操作规范,严抠作业流程,从操作原理、工具使用、姿态动作、隐患风险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地推演实践,纠偏矫正,最后将形成的学习成果汇编成了《采油工实务》。包括以下内容:

①《采油日常操作项目指南》

项目一:抽油机井巡回检查

项目二:更换电动机皮带

项目三:抽油机更换盘根

项目四:抽油机录取油套压

项目五:用钳形电流表检查抽油机平衡

项目六:抽油机井口取样

项目七:抽油机井口憋压

项目八:调整游梁式抽油机井防冲距

项目九:注水井更换干式水表芯子

项目十:注水井开井

项目十一:更换压力表

项目十二:抽油机一级保养

②《常用工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工具一:F扳手

工具二:活动扳手

工具三:管钳子

工具四:游标卡尺

工具五:锤子

工具六:钳型电流表

工具七:压力表

工具八:验电笔

③《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悬绳器伤手指头(一)

案例二:悬绳器伤手指头(二)

案例三:旋转曲柄伤人、伤牲畜

案例四:高空坠落伤人

案例五:加皮带伤人事件

案例六:维修设备方面的案例(砂轮机)

案例七:维修设备方面的案例(动火)

案例八:维修设备方面的案例(台钻)

案例九:维修设备方面的案例(更换闸门)

案例十:测试方面的案例(一)

案例十一:测试方面的案例(二)

案例十二:联合站、中转站维修设备方面(电力)

案例十三:联合站、中转站维修设备方面(维修设备)

案例十四:采油井组方面的案例(调防冲距)

案例十五:采油井组方面的案例(扫地意外)

案例十六:采油井组方面的案例(吸烟)

案例十七:其他方面的案例(工具使用)

案例十八:其他方面的案例(巡井路)

案例十九:其他方面的案例(坐车)

案例二十:其他方面的案例(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