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构建职工教育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育机制的构建过程中,缺乏对德育的培训
在职业院校职工教育的过程中,职工自身的品德和操守逐渐为学校以及社会遗忘,然而教职工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一直以来都应该是职业院校职工上岗执业的过程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但由于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薪酬待遇使得很多有着优秀潜质的教师不愿加入,这也导致职业院校职工道德品质参差不齐。职工教育机制的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对这一问题提供了综合而全面的解决方法,职工在集中的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守则、党的章程等内容进行不断地学习,激发作为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感,使其重获教育生命力,对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有着新的活力与热情。但是就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组织的职工教育而言,针对职工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较弱,大部分是对职工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知识进行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或者培训仅是浅尝辄止,无法达到职业院校对具有优秀素质的职工的期许,同时也缺乏对职工教育体制全面性的综合考量。
2.无法针对性地激发职工的培训热情和参与学科知识培训的兴趣
职工的学习热情关乎职业院校职工教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质量,因而需要在施行的过程中注意在知识性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职工学科兴趣的引导。但是目前职业学院在组织职工教育培训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关注这一问题,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乏味,无法激起教职工学习兴趣,多数学院均按照往年培训计划机械性地完成培训任务,在教学经验创新与综合素养提升方面缺乏实质性改变。再有,高科技数字多媒体培训课程缺失,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造成职业院校职工对现代化高科技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仍然较为局限,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创新,无法实现课堂教学超越[1]。
3.培训的实际成果无法做到很好的测试
目前,大多数院校职工教育培训学习结束以后,参与学习的教职工需要根据培训学习内容回到自己的学校做陈诉性分享,开设教学示范课。但普遍现象是敷衍了事,在培训过程中缺课和不认真的态度等造成培训过于形式化,职业院校的相关负责人往往无法判断教职工真实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养是否确有提升,表现出制度的不完善和考核手段的呆板、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