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分析(重点)

八、课题研究成果、分析(重点)

1.成立机构,组建重点专业建设众筹委员会

建设教学资源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涉及多种现代信息化技术,任何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完整专业体系教学资源的建设。因此,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统一规范,选择自己的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教学资源建设,这样才能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成立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要组织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引入“政府主导、企业指导、学校参与”的合作理念,推行职能合作体制,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同时,为防止不同学校重复建设相同专业教学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统筹规划,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专题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建立制度,形成委员会工作纲要

为确保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完善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教育部已经颁布的《国家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课件资源开发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之外,还要出《重点专业建设众筹委员会工作纲要》《专业建设众筹委员会自律公约》等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与建设标准。通过制度和标准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的职责,通过权威专家团队编制的建设标准来指导企业、学校建设数字化资源。

3.健全资源建设与管理队伍

一是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发展。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队伍在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起着核心与主导作用。特别是省级、市级相关领导以及学校校长要通过培训更新信息化建设理念,拓宽建设思路。再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承担了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如缺乏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就会出现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困难、质量不高、使用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快学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加强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时,引进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也是提高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捷径。

二是加强教师关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技能培训。专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的关键。学校要结合本校师资的现状,开展以下类别的培训课程:教育信息化技术与专业教学应用指导,教学资源素材的收集加工技术,动画脚本的编写方法、思路和要点,课件制作的理论方法及创作思路,课件制作软件及使用技巧,微课程开发与制作技术及实操等。

4.校企合作开发精品资源

无论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还是教学资源的制作,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由学校提供框架结构需求,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平台;教学资源的制作,更需要与企业共同参与制订职业标准、职业岗位技能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整合与制作,特别是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资源如动画、仿真、三维、虚拟现实等还需要企业的技术支持。这样由校企紧密结合开发的教学资源,才能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

5.重视精品资源建设的评价工作

为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制订详细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教学资源建设评价标准应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校园网络、宽带接入、中心机房、数字化多媒体教室、微课程制作室、录播教室等),软件建设(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资源库平台、学习平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素材资源、精品课程等),信息化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完善的评价评估标准,对推动学校整体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