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研究的现状

二、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研究的现状

1.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协调

在理论界对工匠精神高度关注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在教育实践领域创设工匠精神打造行动呼之欲出。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却收效甚微,这种理论研究在融入教学实践中发生了脱节的现象,迫切要求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融入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立足于培养技术性操作性人才,工匠精神的缺失是当前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学生认同感不强

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对专业技术的热情高涨,而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却不屑一顾;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持之以恒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业院校的学生还处在被教育牵着走的状态,学习相对被动,只是单纯为了未来生活的需要而学习技能,缺乏学习目标和职业认同,也不讲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这对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工匠精神加大了难度。

3.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缚

我国固有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成为阻碍职业教育推行工匠精神的主要因素。现行教育体制注重升学和就业,忽视思想境界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另外,我国就业准入、评价和考核机制也不够健全,职业人才缺乏相应的综合考量和评价机制,整个就业体系无法对从业人员思想理念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的考察,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就缺乏对素质培养的重视。

针对现阶段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培养路径: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将工匠精神的打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润物无声,影响深远;注重思政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教育中,融入职业道德建设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使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工匠精神的实质,并致力于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在人才培养中,也可以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例如可以通过讲述行业内杰出人才的真实案例来展现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人职业成功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打造自身的工匠精神,提高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为提升我国社会经济软实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