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结论
1.技术创新点
(1)开发了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培训教学模式,结合吉林油田员工培训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教学理论实践性研究,提升了培训教学效果和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首次实现了培训所产生的实际价值,现场可验,事后可证。
2.成果应用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了以往的培训教学工作经验和先进的培训教学理论及手段,在研究过程中已通过试验项目进行了检验和修改,最终形成的结果被证明是有效的、实用的、可操作的。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有效性和可发展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哪个单位和部门,都可以使用本研究成果作为指导性文件予以实施培训教学管理。
本课题的部分成果已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应用。2018年,计划完成研究对象培训班8期,实际完成8期,完成率100%;测评研究对象308人,满意学员308人,培训效果满意率100%;培训经费14640元,完全符合经费支出标准。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基于行动学习的开放性岗位能力培训教学模式,以员工工作实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培训结果为导向设计培训课程,使学员不仅愿学乐学,更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实际,实现培训的真正意义。开放性岗位能力培训教学模式的建立,为今后的岗位培训课程设计提供了开发路径和模板,为员工素质提升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
通过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带动公司整体培训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员工培训工作更加契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从技术上保证了员工培训教学内容基于生产实践的基础展开,从效果上有效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顺应了公司改革发展的需求,使培训变得对公司改进目标更为有价值,使培训过程中的投资从长远的观点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从而使吉林油田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更具有竞争力。
4.推广应用范围及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尤其适用于追求人力资源卓越绩效目标的单位、部门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职工学校、职业教育中心)。
开放性岗位能力教学模式的推广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和要求:
(1)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的意识
教师敢不敢做到将课堂还给学员、突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开放性教学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所以,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现代教学理论基础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的能力
教师会不会开展开放性教学,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上。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艺术、设疑水平、控堂技巧等也是决定教学是否具有开放性的重要因素。
(3)空间条件限制
开放性教学需要为学员营造宽松的环境。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员安排足够的活动空间,为学员的独立思考和群体探究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