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重点)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重点)

1.研究的内容

(1)搭建土木水利类相关资源学校的众筹平台,建立起土木水利类专业学校群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在示范校土木水利类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市场不断变化的特征,通过众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方案,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建设土木水利类精品专业。

(2)遴选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

在示范校课程资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完善,并且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对其进行评估,依托众筹平台、遴选精品资源,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经验、优秀名师,定期发布专业优秀资源成果,同时共享优秀建设经验和成果,物尽其用,真正发挥精品资源的辐射作用。

(3)推出土木水利类优秀专业名师,强强联手。

依托专业资源众筹平台,挖掘筛选专业优秀教师,互相合作,在中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众筹模式是建立专业精品资源辐射共享机制的关键,是机制运行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建设机制的成效。辐射共享机制将利用众筹模式的优点加以运行,专业院校只要有意愿都可参加;在众筹平台上的项目将包含土木水利类专业群的各种专业资源,即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先进教法、优秀名师等多样性资源。优秀资源依靠平台成员遴选,具备公信力。

2.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

(1)成立课题小组:土木系主任李志勇主持研究,邀请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相关专家及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加入课题组,使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并确定以土建专业教学资源为主要众筹模式研究对象。

(2)总体规划、科学设计:课题组邀请长春光华学院的王玉兰老师、长春工程学院王彪教授到校培训指导。通过专家的指导,结合学校具体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的,出台课题管理制度,确定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编制访问提纲和调查问卷,确定实施方案,使工作更加条理化、规范化。

(3)合理分工、明确任务:明确每一阶段的分工与要求,估算每一阶段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确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具体分工如下:

①安锦春:课题全过程指导

②陈宇、邵勇:课题研究过程监督、管理

③李志勇:课题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全面实施及各种主要报告的撰写

④郭瑞:政策研究和制度制定,研究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归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3月—2018年3月)

(1)调研专业资源建设情况,研究精品资源共享机制。

自2016年3月起,采用书面问卷、实地访问、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法,大量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专业资源建设状况。从调查的18所学校中我们了解到,有16所学校单独建设,占调查总数的88.9%;其中17所学校开发资源资金有限且学科重复单一,占调查总数的94.4%;有15所学校开发资源在校内使用,占调查企业的83.3%。从整体情况来看,学校在开发专业资源时,缺少统筹规划,专业学科重复开发。各学校校内使用占大多数,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也就是说,构建新模式下专业精品资源共享机制迫在眉睫。

(2)开展基于众筹模式的专业精品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①开展建设众筹模式的研究

②开展专业资源建设的研究

③开展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资料归档。邀请专家指导,撰写结题报告,向有关部门申请课题结题评审,并对课题研究结题结果加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