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加快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深度发掘,因为其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化需要和专业发展授课教学。基于此,在对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就应该着重从四个方面切入:
1.提高专业核心能力
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建筑材料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土建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1]。其教学目标的设立,能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基础,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提供保障,从而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土建类专业开展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形成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2.优化课程设置
基于建筑材料课程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重点在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所以,教师必须透彻了解土建类专业中建筑材料课程的设置情况,理清土建类专业所开设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而科学设置建筑材料课程,确保学生从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2]。
3.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小、基础偏弱,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理论深奥、关系错综复杂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的形成,对学生适应社会岗位也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和建筑方式多样化,陈旧的课程教材也会影响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岗位和岗位对接。基于此,在中职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实现对教材的优化和改进,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收获、学有所成,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复杂民生建设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4.重视师资团队建设
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辅导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效果。但不可本末倒置的是,教师角色依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课程看似简单,其中深刻的奥义和涉及的诸多实践方法,都直接决定课程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因此,在中职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增加一线专家教师的参教度,让教师用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为学生做指导,确保学生真正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从课程学习中全面了解方法和技能技巧,从而为土建类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例如,每年送一线教师到施工现场驻场,实际参与现场管理和施工,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