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思路

二、任务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思路

1.合理进行任务设计

想要提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做好任务设计,为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提供良性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内容,有效梳理多种信息,然后合理设定成多个任务,供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在此过程中,设计的任务需要注重学生角色的转化,教学课堂要交还给学生,教师起辅助性作用,有效布置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具体任务,并根据课堂推进的情况来实施动态化监管,让学生有效掌握专业技能,熟悉未来岗位需要的技能。同时,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一方面要保证难易程度适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学生理论知识、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的客观情况,设计的任务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其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培养,以学生为中心设定教学任务,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则给予适时的引导和解惑,不断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1]

2.合理推进任务实施

在设定任务后,教师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则结合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况,加以指导和帮助,同时给予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思考,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组,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分组,提升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现彼此的互相帮助和合作,积极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意识,从而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可以说,任务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强化学习的过程,教师则通过合理设置任务来引导学生不断查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转变过去落后的被动学习方式,并且更为合理地推进多种学习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也要有效把控整个教学流程,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动态化地设定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则要加以调整和讲解,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更好地优化学习效率[2]

3.合理优化任务的反馈 

任务完成后并不代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充分分析任务的进展情况,做好相应的点评和课后分析工作,自己总结归纳教学的得与失,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过程中,要转变过去滞后的评价方式,强化多方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模式,提升评价的客观性。要求学生和教师之间做好沟通和交流,选择做的好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获得尊重,也能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加以分析和点评,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积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要紧紧结合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要考虑完成者的综合能力水平,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地评判学生的表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水平。

任务教学法能够将教学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环节中,并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总结不足,汲取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从而为自身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