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改革中,以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主线,注重实践环节和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数控设备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学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而管理方式又直接决定着数控设备的使用,可见数控设备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加强对数控设备的常规管理
(1)常规管理的要求
设备常规管理业务包括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面。其中技术管理包括前期、台账、设备状态、环保与安全、润滑、备品配件、材料、改造及更新等专业管理;经济管理包括投资方案技术经济分析评估、经济寿命与折旧、寿命周期费用、周期收益等内容。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业务的核心环节。
加强数控设备常规管理,一方面肯定保留普通机床常规管理长期积累的一些经验:如“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故障)的基本功,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等。另一方面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管理:如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温度、湿度适当,环境干净),对各种用油要求较高(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油),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等。
(2)采用多种维修方式的合理结合
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是整个机床的核心,也是机床维修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使用中和计算机一样,数控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有时需“回零”后设定的G54坐标系数值才有效(开机时已手动“回零”)等。为很好地掌握机床的性能情况,我们不论是设备或配件都应采用事后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等多种维修方式的合理结合。
2.建立长效的维修机制
(1)和数控设备生产厂家及专业维修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目前内地学校和企业数控设备已比较普遍,但维修力量还很薄弱,经常出现数控设备坏了后因难以找到专业维修人员而长时间不能使用设备的情况。和数控设备生产厂家及大城市专业维修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就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2)建立合理的设备使用档案
数控设备应该采用专人台账管理,不论是学校学生还是工厂企业,在使用完成后,都要进行设备台账的登记和交接工作。校外单位或合作企业在使用数控设备时,应签订设备维修保养协议,以避免企业对数控设备的过度使用,出现“只用不保”的情况。
(3)培训自己的数控设备管理、维修人员
学校虽说以教学为主,但当数控设备达到一定规模时,也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培训专业的设备维修及管理人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中职院校的数控设备合理应用的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