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中国共产党榆社县历史》(1935-2019)编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榆社县历史》(1935-2019)编撰委员会
序
第一编 中共榆社县党组织的创建及其活动(1935年12月—1937年6月)
第一章 榆社县党组织建立的社会条件
第一节 榆社县党组织建立前的社会矛盾和榆社人民早期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第二节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榆社县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榆社县的传播和爱国主义斗争
二、时青投身工农运动
三、马定夫传播马列主义
四、任悟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第三节 党的外围组织的建立
一、英雄会
二、流通读书社
三、党的其他外围组织
第二章 榆社县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第一节 中共榆社县临时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一、中共榆社县临时委员会的建立
二、中共榆社县临委的斗争活动
第二节 中共榆社县工作委员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一、中共榆社县工委的建立
二、中共榆社县工委的活动
第三节 山西牺盟会榆社县分会的建立
第二编 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第一节 榆社抗日民主县政府的成立和地方武装的组建
一、中共榆社县工作委员会的恢复
二、八路军总部途径榆社
三、榆社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四、组建地方武装
第二节 中共榆社县委的成立和基层组织的发展
一、榆社牺盟会的发展和解散
二、中共榆社县委成立
三、抗日群团组织的建立和农村党组织的发展
第三节 日军轰炸榆社县城和榆社县敌后抗日救国运动的掀起
一、日军第一次轰炸榆社县城
二、榆社县城的沦陷和收复
三、榆社县各项建设的推进和抗日救国宣传
四、党领导下的榆社妇女工作
五、贯彻“六月会议”精神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全面建设的展开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政治建设
一、开展“双减”运动
二、日军第二次轰炸榆社县城
三、丁思林殉国
四、(建国前)中共榆社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榆社县被确定为地委实验县
第二节 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
一、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反顽斗争
二、反摩擦八路军痛击金宪章部队
第三节 实行民主建政
一、颁布施政纲领
二、领导开展春耕生产
三、加强政权建设,整顿党的组织
四、加强党对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
第四节 “百团大战”在榆社
一、日军的“囚笼”政策和八路军白晋路破击战
二、榆社县城的再次陷落和光复
第五章 极端困难时期的对敌斗争
第一节 极端困难局面的出现
一、日军的疯狂报复和暴行
二、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
三、榆社县城的第三次失陷
四、震惊太行的“圪坨惨案"
第二节 艰苦卓绝的对敌军事斗争
一、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
二、根据地军民的反“蚕食”斗争
第三节 政治经济上的对敌斗争
一、(建国前)中共榆社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二、榆(社)北办事处成立
三、村级政权的改造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四、根据地军民的锄奸反特斗争
五、经济上的反封锁、反掠夺斗争和救灾度荒生产运动
第六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节 巩固抗日根据地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二、贯彻“精兵简政”政策
三、根据地军民的反抢粮斗争
四、大生产运动的全面开展
五、拥政爱民与拥军爱民活动的开展
六、郝二蛮参加太行首届群英会
第二节 组织建设和民主建政
一、集训农村党员和整顿农村党支部
二、在党内整风运动中加强组织建设
三、根据地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发展
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统一累进税的实行和减轻人民负担
一、统一累进税的实行
二、减轻根据地人民负担
第七章 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发动军事政治攻势
一、榆社全境解放和榆北办事处撤销
二、集中整训地方武装
三、日军袭击二地委
第二节 进一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一、土地革命斗争的实施
二、查减运动的开展
第三节 军民总动员全力以赴参加大反攻
一、学习“七大”会议精神
二、支前大反攻
三、榆社县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第三编 保卫胜利果实 支援全国解放(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八章 军民奋起保卫胜利果实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榆社县的形势与任务
二、坚决捍卫抗战胜利果实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榆社县人民政府成立
五、扩充人民武装力量
六、公开中共榆社县委
第二节 开展以大生产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一、开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运动
二、大力兴办集市贸易
三、积极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
四、巩固和发展农业互助合作
第九章 土改运动和整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
一、深入学习《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二、开展反奸清算和减租减息运动
第二节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一、实行土地改革
二、纠正“左”倾错误
第三节 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运动
一、整党问题的提出和“三查”活动
二、基层党组织的整顿
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各项事业
一、加强互助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二、多种途径推动工商业发展
三、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十章 全民支前参军参战和榆社干部北上南下
第一节 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支前参战
一、支援上党战役
二、正太战役的胜利和榆社人民的支前
三、支援晋中战役
四、支援解放太原战役
第二节 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一、榆社县大批干部南下北上支援各地
二、榆社在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第四编 新中国成立后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949.10-1956.9)
第十一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一节 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榆社县领导机构的组建
二、新中国成立后榆社的形势和党组织面临的任务
三、中共榆社县第一次至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四、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镇压反革命运动
六、审查干部工作和内部肃反运动
第二节 抗美援朝运动
一、和平签名运动的开展
二、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爱国丰产竞赛运动的开展
四、掀起参军参战、爱国捐献热潮
第三节 各项社会民主改革运动
一、禁毒、禁赌,破除封建迷信
二、婚姻制度的改革
三、司法制度的改革
第四节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一、“三反”运动的开展
二、“五反”运动的开展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党整风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榆社县党组织状况
二、开展整党整风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一节 经济秩序的整顿
一、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秩序
二、统一财经管理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一、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二、榆社县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和实施
三、统购统销工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编社 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1956年10月——1966年5月)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一、对党的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二、中共榆社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第三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一、学习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跃进”运动
二、全民大炼钢铁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二节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一、对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二、调整“大跃进”指标与工业整顿
第三节 “反右倾”斗争
一、“反右倾”斗争的掀起和整风整社运动
二、“大跃进”的继续开展
三、对“大跃进”运动的辩证认识
四、中共榆社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第十五章 对国民经济和政治文化领域的调整
第一节 贯彻“十二条”和县委作出检查
一、贯彻中央和省委“十二条”精神
二、中共榆社县委对“共产风”和瞎指挥问题作检查
三、农村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国民经济各领域的调整
一、贯彻“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第十六章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和榆社“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第一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
一、传达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
二、农村“四清”运动的开展
三、在县级机关开展的“五反”运动
第二节 榆社“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和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
一、榆社“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
二、中共榆社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第六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开展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和县委稳定局势的努力
一、贯彻“五一六通知”
二、榆社县召开“文化大革命”动员大会
三、红卫兵运动和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四、中共榆社县委为稳定局势而努力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
一、三次夺权事件和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成立
二、“大联合”与榆社县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第三节 派性斗争的升级和被制止
一、派性由文斗到武斗
二、军事管制和《七·二三布告》的贯彻实施
第十八章 全面整顿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一节 “斗、批、改”运动的开展
一、“清队”和“一打三反”运动以及清理积案工作
二、整党建党运动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乡劳动
第二节 全县局势的初步稳定
一、中共榆社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和中共榆社县委的恢复
二、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批孔”
三、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一、学大寨运动方向的偏转
二、推广“昔阳经验”
三、普及大寨县运动
第四节 整顿中的反复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一、贯彻全面整顿方针
二、“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中榆社几项大的项目建设
一、治理浊漳河
二、工业、村办企业的发展
三、太焦铁路铺轨到榆社县城
四、抽调民工改善榆黄公路
五、治理东河
六、化肥厂建成投产
七、兴建双峰水库
第六节 科技等各项事业在动乱中曲折发展
一、科学技术
二、教育事业
三、文化事业
四、卫生体育
第七编 走向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十九章 揭批“四人帮”斗争和后期“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一节 “揭批清”运动和平反冤假错案
一、开展“揭批清”运动
二、平反冤假错案
第二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结束与教训
第二十章 国民经济的复苏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第二节 恢复高考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八编 历史性伟大转变的实现(1978年12月-1982年8月)
第二十一章 全面开展拨乱反正,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第一节 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清理“左”的错误
一、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认真清理“左”的错误
第二节 全面落实党的政策,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彻底平反冤假错案
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三、调整各方面社会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恢复和加强
一、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
二、恢复和加强公、检、法、司、党校、科协等机构
第四节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一、对全县农业的调整
二、对全县工业的调整
第二十二章 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放宽放活农村经济政策
二、试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三、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专业户、重点户的出现
五、社队企业的兴起
六、农村改革的初步成效
第二节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二、推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
三、个体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四、农副产品购销价格的改革
第三节 “五五”计划的实施和“六五”计划的制定
一、“五五”计划的实施
二、“六五”计划的制定
第二十三章 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一、积极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
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三、加强纪律检查工作
四、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
五、组织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中共榆社县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九编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1982年9月—1992年1月)
第二十四章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第二节 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与完善
二、农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积极引进农业项目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五、开展扶贫工作
六、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
第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一、国有企业的整顿和改革
二、购销、价格体制的改革
三、财税体制的改革
四、计划体制的改革
五、培育新的市场体系
第四节 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科技体制的改革
二、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五节 政治体制的初步改革
第二十五章 全面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第一节 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全面整党
第二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开展广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开展大规模的干部理论教育
三、开展反对精神污染的斗争
四、大力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节 中共榆社县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二十六章 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
第一节 学习党的十三大精神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二、开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
三、组织生产力标准大讨论
第二节 稳定经济 深化改革
一、保持经济稳定
二、深化企业改革
三、实施流通体制改革
四、继续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二十七章 开展治理整顿,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第一节 治理整顿的开展和完成
一、治理整顿的初步开展
二、治理整顿的深入推进
三、治理整顿的初步完成
第二节 治理整顿期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一、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
二、进一步搞活工商企业
三、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四、推进科技与教育改革
五、开展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工作
第三节 “七五”计划的完成、“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制定
一、“七五”计划顺利完成
二、“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制定
第二十八章 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节 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二、加强党员思想教育
三、开展党规党纪教育
四、纠正不正之风
五、改进领导作风
第二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等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三、中共榆社县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三节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编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1992年1月一2002年11月)
第二十九章 改革进入新阶段,经济再上新台阶
第一节 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经济发展再掀高潮
一、学习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开展经济上新台阶大讨论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第二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共榆社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
二、中共榆社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第三节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延长土地承包期
二、拍卖“四荒”使用权
三、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
第四节 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实施扶贫攻坚
一、农村小康建设的推进
二、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
第三十章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一节 “三个基础、三个重点”战略的实施
一、“三个基础”战略的实施
二、“三个重点”工程的实施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一、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扩大对外开放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实施科技体制的改革
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
五、减轻农民负担
六、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进一步落实
第四节 “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制定
一、“八五”计划的完成
二、“九五”规划的制定
第五节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四、开展反腐败斗争
第六节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和完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职
三、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第三十一章 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一、工商企业产权证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三、推进商业供销企业改制
四、加快国营商业改制
五、继续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社会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完成县乡镇党政机构的改革
二、整顿规范农村财务
三、推进农民健康工程
四、致力建设药业大县
第三节 中共榆社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第四节 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九五”计划的完成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抓好扶贫攻坚工作
三、“九五”计划的完成
第三十二章 昂首新纪元,奋力实现赶超目标
第一节 经济结构的调整
一、全县工商企业的提档升级和第二次改制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节 社会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
一、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
二、实施撤乡并镇工作
三、启动移民并村工程
四、继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开展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五、加强党的队伍建设
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