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党的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确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方针。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方针。在政治关系方面,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度,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管理体制上,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制度。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实行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大会肯定了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党的八大制定的路线和提出的新方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八大后,中共榆社县委按照中共山西省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组织学习八大文件,必须有计划、有领导、有重点地进行”的要求和中共山西省委“在1956年底以前,全省各级党的组织必须认真地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八大的各项决议和文件”的要求,以及中共榆次地委于1956年9月17日至12月20日,先后发出的《关于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学习和宣传工作的通知》《关于学习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的指示》和《关于在1957年1月内继续学习八大文件的通知》精神,及时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出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八大精神的通知,并按照要求组织全县的党员、干部学习了毛泽东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周恩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报告》、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了中共榆次地委举办的训练班,按照八大会议关于“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的时间内,建成一个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工业生产在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使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使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获得必要的物质基础”的要求,确定了十项经济政策,并从1956年10月到1957年2月底,先后召开了工业、农业、财贸、文教、卫生、科技、县乡社三级干部会议等部门工作会议,围绕发展工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榆社经济建设的具体方案、目标和政策。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了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领会了大会各项决议和文件的精神实质及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形势、任务和方针、政策,提高了思想理论、政策水平,克服了思想上的主观主义、工作上的官僚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使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八大精神上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来,也激发了全县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