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榆社县党组织状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榆社县党组织状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中共榆社县委下辖基层组织104个,其中区党委4个、党支部100个,共有党员2100人,比1945年末增加基层组织15个,增加党员117人。

全县各级党的组织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建立的,经过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考验,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但是,由于党的成员大多数为农民,党又长期处于落后的农村和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对党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不够,特别是在后期由于中国革命胜利来得很快,对广大新党员更是来不及教育,从而使一些农民党员固有的小生产者的自私自利思想与组织上的散漫性不能得到彻底的改造与克服,对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在胜利面前,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暴露出来,有的党员产生了骄傲自满和贪图享受的情绪,有的党员产生了“革命成功”的退坡思想和“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经济消极落后思想,有的党员则存在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作风。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也被吸收进来,有的还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这些都极不适应新的任务要求。这些问题的产生,尤其是一些以功臣自居、违法乱纪、贪污腐化、自私自利的行为,已经程度不同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因此,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伟大的历史使命、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中共榆社县委为使党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担当起执政的重任,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西省委和中共榆次地委的部署,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从1950年开始,组织在全县开展了大规模、大范围的整党建党工作。一方面多次组织召开全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委扩大会、三级干部会、党员宣传员代表会议、劳模会等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同时,学习党的政策,接受党性教育,增强工作本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养,克服麻痹思想和骄傲自满情绪,纠正命令主义和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则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从整顿基层党组织入手,进一步健全了党的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发挥了执政党的决策和领导作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党组织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