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技术
2025年08月10日
一、科学技术
“文化大革命”初期,榆社的科协工作由文教卫生科负责。1969年,文教卫生科改称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生产组科技办公室,后改称科技局。1970年后,全县12个公社成立农科站,配备专职农民技术指导员,有60%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建有农科组,形成了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农业科技人员达到2000余人。全县普及推广农业学大寨“三保田”(保土、保水、保田),开始试种水稻,引进酥梨树苗,先后推广了“九二〇”“五四〇菌肥”、沙杂5号马铃薯、晋杂5号、12号高粱,以及牡丹、连翘、生地、黄柏等药材。1971年,创办《榆社科技》《科技信息》,每天印发2期1000余份,在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发放到公社大队,进行科学技术的宣传。此外,编印地震资料2000余份,宣传防震抗震知识。1975年,陆续引进推广五行、七行播种机和沼气使用技术,种植金银花、菊花、人参等药材以及哈密瓜、无籽西瓜杂交水稻等。1976年2月21日至25日,县革委召开“学大寨科学种田会议”,参加会议700余人,大寨、潭村、岚峪、乔家沟、高崖底等14个村介绍了推广农业“八字”宪法,科学种田经验。潭村大队的玉米隔行去雄试验,可增产14%,被《山西省农业科学试验》杂志刊登推广。榆社从1970年开始试种水稻,到1975年底已经发展到1万余亩,平均亩产800斤以上。197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