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社县委为稳定局势而努力
2025年08月10日
四、中共榆社县委为稳定局势而努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随着串联活动的扩大和造反派及造反组织的出现,中共榆社县委及各公社党委逐渐成为运动冲击的目标,榆社县的局势也越来越难以控制。
面对混乱的局面,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坚守工作岗位。1966年9月,根据晋中地委、行署召开的紧急会议精神,中共榆社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认真开展“抓革命、促生产”工作,搞好秋收、秋种、秋耕和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发展养猪和多种经营生产活动。同时,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推广。10月中旬,由忻县引进的优种杂交高粱(俗称“反修高粱”)在城关公社潭村大队试种成功,随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10月21日,县人委根据省水利厅的批复和晋中行署水利局的要求,为保护水库及下游村庄的安全,减少淹没损失,将云簇水库溢洪道开挖工程列入当年基建计划。在云簇水库溢洪道动工开挖的同时,抽调云簇、城关、郝壁等公社的民工修建云簇水库南干渠17.5公里。
1966年11月2日至20日,中共山西省委在晋祠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后,县委按照会议决定迅速组成两个班子,一个班子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一个班子尽最大努力组织和领导工农业生产。12月,又遵照省委、地委关于设立“二线”领导班子的指示,设立了“一线”“二线”“三线”三套领导班子,尽最大可能保持与上、下级的联络,竭力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从而使全县瘫痪的局面略有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给全县工农业生产以及各项事业造成的损失。
同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59万亩,养猪15440头,大牲畜11470头(匹),羊69972只;全县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完成624万元,实现人均收入69元;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515万元,其中工业完成136万元、农业完成237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