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跃进”运动的辩证认识

三、对“大跃进”运动的辩证认识

反右倾斗争,给全县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等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对生产关系的认识上犯了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来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进过程中的失误。

在“大跃进”期间,榆社县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共榆社县委的组织和带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怕苦、不怕累,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尤其在水利建设和工业建设方面的成绩尤为显著。从1959年11月1日开始,县委为解决人民生活用水,发展农田灌溉,保证城乡发展经济,减轻旱涝灾害威胁,掀起了群众性大办水利高潮。一是修建了海金山(云簇)水库,1960年6月竣工后开始拦洪蓄水。海金山(云簇)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利工程,总库容量为7930万立方米,水库坝长150米,高19米,底宽152米,顶宽6米。全部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设备、灌溉、发电5个部分。动土石方35万立方米,投工70余万个,投资310万元。二是于1959年建立了木材丰产林,并在全县划片联办起石源、更修、赵王、廉村、白庄、桃阳、云簇、河峪、辉教、讲堂等10个林场,并宣告全县林业实现了集体化。当年创建的王景林场,为榆社县地方国营林场,林区面积12万亩。三是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面积铺开,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在工业上,榆社县依托资源优势,集中财力兴建和发展了一批中小型骨干企业,其中有食品加工厂、造纸厂、联合加工厂、印刷厂、棉织厂、阿胶厂等,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榆社县地方工业的空白,使工业布局和结构渐趋合理,为“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城乡建设上,先后建成了幸福大桥、县综合师范学校、农牧中学、林业中学、水利中学、幸福院等。全县各公社大办小水电站和小火电站。云簇海金山水库安装60马力柴油机带30千瓦发电机,专供水库施工用电。郝北大队安装30马力锅驮机带30千瓦发电机发电,架设低压线路1公里,供本大队照明用电。潭村大队安装30马力锅驮机带30千瓦发电机发电,供本大队照明用电。大寨公社东马大队安装80马力柴油机带40千瓦发电机发电,架设低压线路7公里,供本公社大寨大队、东马大队照明用电。西崖底大队利用小水库办起小水电站,带12千瓦发电机发电,供本大队和社城公社、社城大队照明用电。修筑了榆(社)黄(碾)公路榆社段,全长47.6公里,路面宽6米,为6级甲等山区路。由榆社、左权、和顺三县抽调民工4500人参加修建。动土石方6万多立方米,1960年7月1日竣工通车。这些工程对于当时乃至以后榆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成绩,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伟大的创造精神,这是应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