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军民的反抢粮斗争

三、根据地军民的反抢粮斗争

掠夺粮食是日军在华北地区一项重要战略的政策,认为“确立粮食对策是治安工作和安定民生的基础,是完成各项政策的根本”,特别强调要“做好由敌区取得粮食产量的工作,”“设法获得敌区的粮食资源。”

1942年10月至12月,在华北的日伪军发起了以抢粮为主的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日军疯狂的抢粮行动,严重危害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危及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指出:一旦军需民食没有保证,敌后战场的坚持是不能设想的。号召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抢粮斗争,打击日军的掠夺行动。1942年10月8日,为加强对保粮斗争的领导,中共太行分局成立了粮食斗争委员会,负责对敌粮食斗争和突击征收公粮。榆社县军民在中共榆社县委的领导下,一方面以集体力量抓紧秋收,另一方面主动出击,组织游击大队运用游击战术迷惑和消耗敌人,迟滞敌人的“扫荡”时间,使全县秋收工作快收、快打、快藏,零收、零打、零藏,不让敌人抢走一粒粮食,此外还组织护粮队,以妥善收藏粮食,防止日军抢粮。

1943年夏,为打击日伪军的抢粮活动,榆社县各区坚决执行中共太行分局提出的“快收、快打、快藏,保证麦子不让敌人抢走”的口号,开展了武装保夏抢收小麦的群众运动。榆社县民兵、游击队、自卫队等抗日武装配合八路军伏击抢粮日军,打击敌运输队、夺回被抢走的物资。组建县、区、村各级联络部,成立区域性联合游击队,由县区主要党政干部分片负责,组织反抢粮游击战。南河底村民兵在敌抢粮必经之路布下了地雷阵,阻止日军抢粮;讲堂村民兵设伏打击日军抢粮队,保护群众财产。1943年7月22日,太谷县6区群众与支援保夏斗争的太行二分区一部共1000余人,在榆社县与太谷县交界处的枫子岭村召开联欢会,部署反抢粮斗争的新任务。次日,黄卦据点的日伪军200余人偷袭枫子岭。紧急关头,三十团政委马定夫率部阻击,掩护群众和干部转移,激战了三个小时,向日军发起三次冲锋,最终占领了山头。在激战中,三十团政委马定夫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43年秋,榆社县军民在中共榆社县委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反抢粮斗争和保秋战斗,全力抢收藏粮,10月到11月上旬屯集粮食931石。11月1日至3日,太行三分区三八五旅十四团与榆社独立营在榆社桃阳一带袭击抢粮之敌,毙伤敌50余人,缴枪100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