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的市场体系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榆社县逐步开辟和扩大了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集市贸易市场、劳务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开放活跃的市场体系。
扩大和繁荣消费品市场。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商业的方针,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发挥它们在城乡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与此同时,放宽了对工业品自销的限制,恢复集贸市场,积极扶持集体和个体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相融合的开放的流通体制。1992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5802万元,比1982年增长2.7倍;其中消费品零售总额占77.2%。
建立与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从1984年起,按照省、地部署,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扩大了市场调节部分,允许企业在计划外自主组织货源,允许企业在不改变所有制形式,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参与跨地区的联合经营,使旧的封闭的物资流通体制得到改变。同时,对重要物资的计划价格做了不同程度的上调,允许在不超过计划价20%的幅度内由企业自行确定。1987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物资体制改革的方案》和省、地安排,县委、县政府再次缩小了物资分配的范围、品种和数量,扩大了市场调节范围。物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封闭式、少渠道、多环节的物资流通体制,改变了物资部门独家经营的格局,大大促进了各级各类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促进全县物资流通、搞活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恢复与发展集贸市场。庙会是集市贸易的传统形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首先恢复城关镇、云簇镇等集贸市场。城关镇日均上市人数约1800人,上市商品1200余种。云簇镇集市日均上市人数约500余人,上市商品600余种。各地庙会按会期季节改为春、秋季物资交流大会或骡马大会。城关镇每年农历七月的物资交流大会最为繁盛,会期日均上市万余人,临时摊位300余个,商品品种26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