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中共榆社县委

六、公开中共榆社县委

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以及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47年6月,鉴于县委书记任爱生按照党组织决定,率15名南下干部开赴湖北,开展支援新解放区工作,中共太行区党委决定县委书记由樊爱生接任。6月27日,县委在潭村举行庆祝党的公开和纪念“七一”大会,向全县人民公开了自己的组织名称——中国共产党太行区榆社县委员会,同时公开了各区分委,公开了郝三成等30名中共党员的姓名。参加大会的中共党员1803人。为了维护党的形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县委专门制定了公开中共党员的6个条件:(一)立场坚定,能艰苦工作,不怕牺牲,能起带头作用,群众拥护;(二)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调动;(三)执行党的决议,响应党的号召,处处为工农打算,公私兼顾;(四)作风民主,走群众路线,会做思想政治工作;(五)虚心学习,钻研工作,有创造性;(六)人格正直。7月1日,县委和各区分委正式公开办公。从此,中共榆社县委和各区分委转入公开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的新时期。

8月1日,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在西山村举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20周年大会。会上,正式公开了潭村、逆流河、小杜余沟3个村的党支部。参加大会的有地、县、区、驻军干部和群众共2000余人。10月,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机关正式由潭村迁至城关。

1948年2月,樊茂生离任后,县委书记由郑钦礼接任。1949年1月,郑钦礼奉调南下,县委书记由王东耀接任。同年8月,中共榆社县委改属新成立的中共榆次地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