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城的沦陷和收复

二、榆社县城的沦陷和收复

榆社县城经过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完全变成了一片废墟。

1938年4月,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日军受到严重威胁。八路军一二九师等部在邯(郸)长(治)大道上的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中,也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为了解除威胁,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纠集10余个联队3万余人,南至邯长公路,北至正太铁路,西至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妄图以“分进合击”的手段,将抗日军民围歼于武乡、辽县(今左权县)、榆社一带(史称第一次“九路围攻”)。日军一方面进行欺骗宣传,另一方面疯狂地对根据地军民进行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尸横遍野。

日军的主攻方向是武乡、榆社、辽县一带。日军第一〇九师团两个大队由太谷、榆次,经长凝,向蔺郊、马坊进攻;日军第一〇八师团一个联队由长治经襄垣、西营、下良进迫辽县,一个联队由屯留、虒亭,向沁县进攻,随即占领了沁县、武乡,逼近榆社。日军一一七联队进占武乡后,随即向北进犯占领榆社县城,欲与太谷、榆次南犯之敌在榆社地区会合,然后合力向根据地纵深推进。4月13日,日军一一七联队一部从武乡出发,一路烧杀掠抢,路经关壑、魏城,傍晚住进榆社县城边的河南街村,先在南台架起大炮向城内发射炮弹100余枚,随后占领榆社县城。由太谷、榆次的南犯之敌,被我抗日军民节节阻击,未能到达指定位置。侵入榆社城的日军孤军深入,不断受到抗日游击队和民兵等地方武装的打击干扰,同时,抗日军民实行空室清野,致使进犯之敌处于人无粮、马无草的困境。城外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榆社县的抗日武装力量开始进攻。第二天,日军将县城内剩余的房屋全部烧毁,逃出榆社县城。日军在撤退时,对沿途的河南街、潭村、台曲、常银、魏城、东方山、观上等十多个村庄大肆烧杀抢掠后撤回武乡。

4月16日,侵占榆社城的日军,被八路军三八六旅围困在武乡县长乐村,被全部歼灭。长乐战斗中,八路军七七二团团长叶成焕,头部负重伤,被抬回榆社县郝壁村八路军后方医院抢救,两日后因伤势过重牺牲。4月18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党委,在七七二团驻地的榆社县云安村东北角山坡上,为叶成焕和在长乐战斗中牺牲的将士们举行了追悼大会。

长乐战斗是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斗,此次战斗歼敌2200余人。长乐战斗的胜利,也标志着日军发动的第一次“九路围攻”被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