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工作部署,制定政策措施,积极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4月16日,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贯彻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并结合本县实际,积极推广隰县经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进一步引深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制定了《关于推广隰县经验组建开发性生产服务组织的若干规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若干意见的试行办法》。《办法》共分六个部分:(一)改革管理机构,健全服务体系。围绕粮、林、牧、渔、果、桑六大支柱产业,依托农业和涉农部门,组建6个开发性生产服务中心。(二)打破“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转换经营机制。即中心既以法人的身份出现,又保留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给予经管职能,实行政、事、企合一。以服务为根本,在管理中增加经营,通过经营促进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三)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用公开竞争和聘用的办法选拔承包人。对有突出贡献和成绩显著的承包人、科技工作者除给予荣誉称号和物质奖励外,在工资晋升、职务提拔、子女就业、住房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完不成承包任务的负责人,视情况给予经济罚款和其他处分。(四)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地区吸引力。根据“小政府、大服务”的改革方向,鼓励和吸引党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和中心工作,其身份不变、待遇不变、发工资渠道不变。(五)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积极试行股份制。鼓励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创办开发性、服务性实体,以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形式创办果园、林场、牧场、农场等。(六)放宽政策,创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允许围绕本产业的开发,兴办加工、流通企业和各种经营活动;允许开发荒山、荒滩、荒坡、废弃山庄,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允许承包租赁土地、农作物、加工企业、果园、林场、牧场等。随后又制定《关于鼓励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的若干优惠政策》。《试行办法》和《优惠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榆社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预示着乡镇企业改制的全面铺开,力求在扩大改革开放、发展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建立人才新机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5月29日,县文化馆根据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率先以股份制的形式,采取集体与个人入股的办法,成立了群众文化艺术服务中心,文艺创作服务迈出市场化第一步。同日,县土产果品公司提出关停请示,经县政府研究,由县供销社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对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改革,搞好清理整顿,妥善处理好人员转、调、离安置和债权债务清理及遗留问题。县农机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兵举将、将点兵的办法,大胆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收到了明显效果。1至5月份完成销售162万元,较1991年同期增长95.2%,实现利润5万元,较1991年同期增长118%,增长幅度居全省同行领先水平。岚峪乡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优势,大胆闯,大胆试,加快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劳动力市场化融合改革,先后建起了油坊、醋坊、挂面坊、砖窑、炼铁坊等小型企业,年产值59.7万元。据统计,同年全县依托单位和部门兴办各类经济实体近60个,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