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思想教育
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中共榆社县委把思想建设放在了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狠抓了党员教育,加强阵地建设,恢复了县委党校,各乡镇也普遍建立了党校。同时,把乡镇每年冬季举办的党员培训会固定下来,从而基本上形成了以县、乡镇党校、基层党支部党员活动中心为阵地的三级党员教育网络,能经常受到教育的党员达到85%以上。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使党员教育同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比如,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针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满足现状、不思改革、恐“资”怕“右”等消极倾向时,采取正面教育、对比教育、针对性教育、忆苦教育等多种形式,消除了他们的思想疑虑,为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入创造了条件。在教育内容上,紧紧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立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领导组,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有组织、有步骤地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书,及时对党员进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通过学习,增强了党员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89年2月18日至19日,县委召开工作会议,对县、乡两级干部进行思想整顿。整顿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县、乡两级干部的形势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忠于职守,改进作风,清廉从政,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1989年10月8日,县委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精神,组织了由县四套班子领导、各部、委、局、办主要负责人以及各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以上党员干部共250人组成的宣讲队伍,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深入全县14个乡镇的100个大村,与群众共同学习讲话精神。1989年12月30日,县委在电影院召开全县党员干部大会,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东欧局势和采取相应措施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大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站稳社会主义立场,统一思想,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搞好反渗透、反演变斗争,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贡献。1991年3月4日至4月10日,在县委党校首次举办乡镇领导干部政务理论培训班。全县14个乡镇百余名领导干部接受了培训,县委组织部向学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通过培训,乡镇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提高了执政水平和管理能力。1992年1月17日,中共榆社县委提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确立了“三为主、三依靠、两不整、两不变”的方针,即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依靠党支部,依靠党员,依靠干部;不整干部,不整群众;政策不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总的要求是:从反“和平演变”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重视农业生产,加强农村工作,集中精力把农村社教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1992年6月9日至18日,县委举办了两期科级干部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中共党史,县级机关34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学习,培训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回顾了党的战斗历程,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排除“左”的干扰,增强了党性。三是从70年的实践中,看到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所走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人民达小康、奔四化的必由之路。四是充分认识了新时期党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特别是明确了作为一个党的干部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