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教育、科技体制改革
党的十三大提出把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和1988年3月25日至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把深化“主战场”的农村教育改革作为重点来抓,从体制改革入手,逐步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新体制。二是进一步挖掘职业技术学校的潜力,充分发挥它们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速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引进竞争机制,实行择优汰劣的原则,增强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正确办学方向。
根据1988年3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补充规定》,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科技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1983年,县科委设地震办公室、情报资料室、化验室、业务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增至22人。1984年4月,县科委和县科协分设。1991年,城关镇和河峪乡最早配备专职科技副乡镇长。1992年,县科协再度并入县科委,下设综合办公室、地震办公室、科协办公室、业务科、技术科、市场信息科、计划财务科,共有工作人员24人。同年,全县14个乡镇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乡镇科委有工作人员72人。1988年,为全县315名农民技术员评定职称。1992年,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4095人,聘任2812人,占评审数68.8%。其中高级41人、中级1176人、初级2878人。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方面,1983年开始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有瓜菜地膜覆盖、旱作地膜覆盖、小弓棚双层地膜覆盖等。1986年引进推广草鹅、小尾寒羊。此后引进网箱养鱼、西瓜制种、果园集约化经营模式,晋菜3号、晋青9号、晋包1号大白菜种植等新品种相继在全县推广。1991年,引进樟子松、植物生长素、测土配方施肥、密植、优种、间作套种等技术。同年,还引进推广ABT生根粉,植树成活率提高30%,全县涌现出科技、种植、养殖专业户92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