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社县委成立

二、中共榆社县委成立

1937年9月,中共榆社县工委的恢复,为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领导榆社人民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1937年10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以平汉线省委为主,吸收山西省委等组成中国共产党冀豫晋省委员会,李菁玉任书记,李雪峰任组织部部长,徐子荣任宣传部部长。省委机关对外称“一二九师编辑部”。11月下旬,中共冀豫晋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雪峰、宣传部部长徐子荣到榆社指导工作。鉴于榆社的实际和对敌斗争的需要,李雪峰指示将“中国共产党榆社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国共产党榆社县委员会”,直属中共冀豫晋省委领导,同时任命刘建勋为县委书记,马定夫为组织部部长,任爱生为宣传部部长。明确中共榆社县委的主要任务是:遵照党中央指示,传达党的政策,领导榆社县民主政府及榆社县境内一切团体,宣传抗日,扩大游击队,发动群众,支援八路军,改造政权,“减租减息”建立抗日组织,发展党员。同年12月,中共晋东特委成立后,中共榆社县委改属中共晋东特委领导。同月,马定夫、任爱生到游击队任职后,组织部部长由任志远担任,宣传部部长由廖爱考担任。1938年5月,中共冀豫晋省委决定,全区实行大特委制,将中共晋中特委、中共冀晋特委、中共晋东特委合并,组成中共晋冀特委后,中共榆社县委归属中共晋冀特委领导。同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晋冀特委为了集中加强党的领导,决定调整新的区划,新设中共辽县中心县委,明确中共榆社县委归中共辽县中心县委协调指导。宋修治任中共榆社县委组织部部长,马定夫任宣传部部长。同年8月,撤销中共辽县中心县委,改设中共榆社中心县委,与中共榆社县委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机构建制,刘建勋任中心县委书记,负责协调指导榆社、辽县、祁县等3个县委的工作。9月,撤销中共榆社中心县委,设立中共武乡中心县委,负责协调指导辽县、榆社、祁县、武乡4县党的工作。9月中旬,刘建勋调任中共武乡中心县委书记,高彩章接任中共榆社县委书记。1939年3月,中共晋东地委决定王谦接任中共榆社县委书记,高彩章调离。

中共榆社县委成立后,首先将党的组织延伸至基层,分别建立了四个区分委,其中:一区驻城关,区分委书记韩丽生;二区驻赵王,区分委书记王献庆;三区驻云簇,区分委书记杜瑞芝;四区驻西清秀,区分委书记郝田役。其次,在全县各大编村相继建立党支部,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到年底,榆社县的党员队伍迅速扩大,由抗战前的1个基层党组织、14名党员,发展到8个基层党组织,34名党员。此外,县委还及时确定了当时的任务是:宣传抗日,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加强抗日团体组织,扩展游击队,支援八路军,加强政权建设,实施“减租减息”,兴起抗日救亡运动,领导榆社县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

中共榆社县委的成立,为有效组织领导榆社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障,也鼓舞了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