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章 榆社县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过时青、马定夫、任悟僧等革命志士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认同共产党主张的先进分子,在榆社的大地上逐渐成长起来,并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为中共榆社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准备了干部条件。同时,英雄会、流通读书社、社联、乾坤道、地下情报组等党的外围组织的改组和成立,也为中共榆社县地方党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影响的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35年10月,经过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中央率领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前夜,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详尽讨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党的战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作出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和《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军事战略方针,统一了关于渡河东征的思想,规定了在当时形势下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1936年初,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2月20日,东征红军突破国民党、阎锡山军队的“黄河防线”,进入山西。
红军东征广泛宣传、发动了群众,广泛宣传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在三晋大地广泛播撒了抗日的火种,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也促进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