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实现第二个战略目标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指明了方向。

2000年5月19日,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通知之后,中共榆社县委随即召开常委会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认真学习。6月29日,县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包点乡镇、村及企业,组织广大党员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并就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忠实代表的促进派。

2001年3月14日,中共榆社县委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县委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各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旨在干部受教育、办实事,农民得实惠、感党恩。学教活动的具体对象和范围是乡镇机关的所有干部(包括正式聘用干部),重点是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副乡镇级以上干部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已经进行“三讲”集中教育的县直部门和单位及其领导干部要结合“三讲”教育回头看,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搞好整改。学习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培训(一个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学习中共中央组织部选编的《农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第二阶段为对照检查(一个月)。采取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对照检查,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民主生活会;第三阶段为整改提高(一个月)。内容是认真搞好总结,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进行落实。会上还成立了“三个代表”教育活动领导组。

动员大会之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均按照县委要求,有步骤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全县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有136名干部因自我对照检查中问题找得不准、剖析原因不够深刻、群众通不过而重新对照检查。6月28日,县委书记杨建林带领县四套班子成员,到西马乡更修村给该村全体党员上党课,庆祝建党80周年华诞。他们缅怀了革命先烈曹更修的光辉业绩,重温了入党誓词,倾听了基层党员对县委的意见和要求,激励党员干部,加快发展,建设小康。全村党员和群众很受鼓舞,都说这是县委践行“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

7月10日至8月15日,县委组织各乡镇党委、各系统党委的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结合部门工作实际,举行各种座谈会、研讨会,开展学讲话、求发展、践行“三个代表”电视大讨论。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积极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培训。县电视台对参加大讨论的9个乡(镇)和43个县直有关单位的学习讨论情况进行了电视播放,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上来。

8月,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遵照省、市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共榆社县委决定2001年冬和2002年春在全县村级和乡镇站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了深入扎实地组织开展好这项重要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第一批学习教育活动和村级学习教育试点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达到让“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目的,县委下发《关于在全县村级和乡镇站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从8月15日开始至10月22日,全县开展了农村第二批“三个代表”学教试点工作。经县委常委会议多次研究,将云簇镇53个村和16个驻镇站所确定为农村第二批学教试点。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一)层层建立领导组。县委书记杨建林担任县领导组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各村支部书记、各单位一把手分别担任乡镇、村、单位领导组组长,并从全县抽调人员充实到学教办,对试点活动具体组织实施。(二)建立了县四套班子联系点制度。由四套班子领导包村、包驻镇站所。县四套班子领导迅速深入所联系的村、站所,召开会议,坐镇指挥,指导把关,确保学教活动健康扎实进行。县委书记杨建林深入到北村、云簇、赵庄、桃阳、云簇中学等10几个村站进行调研,特别是多次赴桃阳村指导学教工作,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给予认真指导。针对桃阳村经济发展问题,杨建林书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好四个基地,开展一项活动”的思路,即建好立体间套模式基地、种草基地、肉鸡养殖基地、囤谷基地,开展科技宣传义务活动。

两个多月来,试点单位精心组织安排,严格指导把关,确保了试点学教活动的顺利进行。首先,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有关村情民意、治安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内容的大调查。同时对治安隐患、土地纠纷、财务公开以及其他热点问题进行排查,共排查治安隐患12人次,解决村与村之间土地纠纷3起、户与户之间土地纠纷20余起,理顺了8个村的财务管理,解决了其他热点问题16件。再次,针对村与村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对象与对象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提出了“分类指导”的方针,并贯彻始终。将30个行政村按班子强、稳、软、散分为四类,因村施策,以类制策。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采取不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为使第二批学教试点工作搞得扎实有效,主要采取六项措施:

(一)多层面教育培训。试点工作动员会议之后,县、镇、村三级分别组织进行系统培训。一是依托县党校,对全体镇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县指导组成员、各乡镇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县直机关的理论骨干100余人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二是依托镇党校,聘请县委党校的教师和镇内外的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对两委委员进行了系统培训。三是依托村活动室,各村先后邀请有关人员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培训。

(二)多形式组织学习。在组织学习中,根据各村党员干部年龄、文化结构和身体状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党员干部人人受教育,不留空白点。一是组建骨干辅导小组,也叫帮教式。以党员干部中文化程度较高、辅导能力较强的人为轴心组成理论骨干辅导小组,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使学习不断向纵深推进。二是建立“一加一”学习制度,也叫互助式。对文化结构不齐、年龄结构不同的村,实行“一加一”的连环学习教育模式,即一名学习积极分子加一名普通学员对象、一名老党员加一名年轻党员,结成“一帮一、一带一”的学习对子,各有侧重,各用其长,达到人人都是施教者、人人都是受教者的连环学习教育目的。三是送理论进农家,也叫入户式。对年老体弱多病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党员干部,采取送资料、送理论上门的办法,由党员干部或学习积极分子上门入户进行学习辅导。四是邮寄学习资料,也叫函教式。对长期或短期在外打工的党员,采取邮寄辅导材料、调查问卷的办法促进其在外学习。五是田间地头宣讲,也叫宣讲式。县直部门13名理论骨干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理论宣讲,上门送理论、送政策、送温暖,收到较好效果。

(三)多方法务实施教。为了让广大农村干部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据农村学员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改变以往空洞说教式,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百姓语现身说法,使“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理论辅导员动脑动手,编印了《榆社县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辅导材料》,编出了《三字歌》《四字歌》《心字歌》等学习辅导资料,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必读篇目。同时按照“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具体化。

(四)多渠道征求意见。采取“456”工作法(四个目标、五种形式、六个层次)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就是围绕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查找班子成员思想和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经济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进了解,沟通感情,化解矛盾,促进团结,进一步理顺“两委”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四个目标,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回访、设立群众信箱、成立接待处五种形式,从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驻村乡镇干部、村班子成员、村党员及两议会成员、各类能人典型户、村民群众和服务对象六个层次征求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表3286份、收回2913份,其中向在外工作的干部发放308份,全部收回。收回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农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干部作风、农村社会治安、农田水利建设、财务公开、科技卫生、精神文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共8大类1200余条,召开各类座谈会116次。之后,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认真梳理,并入户进行回访解决。

(五)多方面对照检查。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驻村指导员对其进行认真地梳理,以不同的方式反馈给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要求党员干部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逐一对照检查。同时在生活会召开的时间上,采取村报镇定的方法,每片一天最多2个村,生活会要有所联系村的县四套班子领导、县镇指导员参加。

(六)全方位健立制度。在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认真检查、完善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见,经支部、村委讨论,全镇出台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11项制度,包括《集中办公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财务业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审计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农民负担管理制度》《农村承包合同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村级干部出差补助制度》。还制定规范了6项党建制度,包括《党员联户制度》《三课一会制度》《党员议事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交纳管理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

经过三个月努力,全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实现了“六个明显”目标。(一)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干部能团结一致,领导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再为工作犯难了。(二)干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自觉地担负起工作重任,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能够用比较灵活的工作方法来应对比较复杂的局面。(三)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进。过去村干部只是在喇叭里喊、在墙上写的现象不见了,能够深入下去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够想群众所想的、干群众想办的事情,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赵王村的“断头账”、崇串村的联营煤矿、北村的学校收费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四)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群众与干部都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研究本村的发展大计,过去互相拆台、互相争斗的现象不见了。(五)农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三个代表”学习教育中,各村都把学教活动的落脚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白海村在学教活动中打井5眼,改善生产条件,节约资金7000元;崇串村推行“1+1”学教模式,结成了富帮贫、能帮差的对子,发展肉鸡1万只;乔家沟村建起100米的拱水坝;白家岭村发展肉鸡5000只;向阳村开发建设旅游风景园;桃阳村、段家沟村完成联片种草工程1000亩;云簇村发展核桃1000亩;高庄村解决吃水问题,新建一所高标准小学;南村清理了历年债权债务、修通两条入村道路;全镇完成7个村的人畜吃水工程,完成32个村的农电网改造,储备脱毒马铃薯原种4万斤,18名农村青年赴日本研修。各涉农驻镇单位,也制订了支农助农措施。各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减负制定了相应措施。六是农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云簇镇是古集镇,人多人杂,打架斗殴从未间断。学教活动开展以来,把群众的思想、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无事生非的少了,打架斗殴、赌博之风也得到遏制。

试点学教活动结束后,榆社县用半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回查。回查工作坚持了“八查八看”的原则:一查学教资料,看是否齐全规范;二查干部作风,看群众是否满意;三查实际效果,看突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四查双制度落实,看是否得到充实完善;五查整改方案,看是否切实可行;六查三年规划,看是否符合实际;七查学教成效,看是否为民办事;八查理论学习,看是否贯穿始终。

2002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县委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6次,采取领导宣讲辅导、集中座谈讨论、重点发言、撰写学习体会、开辟学习专栏等形式,突出抓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举办7大系统、9个乡镇学习党章知识竞赛;组织理论骨干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组成200余人的宣讲团,深入机关、工厂、学校、农村宣讲党“三个代表”;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45篇,编印《榆社县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辅导材料》两套,编发《理论学习动态》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