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减运动的开展

二、查减运动的开展

1943年10月1日,党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其中特别强调检查减租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生产运动和举行大规模拥政爱民、拥军优抗运动。之后,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减租运动。凡未认真进行减租的地方,都认真开展了减租运动;凡减而不彻底的,进行彻底减租,使减租运动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

1944年1月9日至13日,中共榆社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全县党的各项政策检查和总结大会,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县、区、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共200多人。大会认真检查和分析了近年来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了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现状,澄清了过去的一些错误,总结和汲取了经验和教训,为加速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4月13日,榆社县抗日民主政府又在赵庄村召集全县有影响的数十名地主、士绅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了有关党的土地政策和法令,教育他们做开明地主、开明士绅,自觉执行政府法令,实行“减租减息”,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对平时个别不执行政府法令的地主和士绅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责成他们亮明思想,表明态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为了推动减租工作的深入开展,1944年12月,榆社县抗日民主政府编写了《榆社县检查减租手册》,分发给县、区干部,让他们在推广减租清债工作时学习使用。《榆社县检查减租手册》包括减租工作中遇到的地方问题、清债问题、公产私产的分配等问题的解决原则、标准和内容。

1945年初,中共榆社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面对实施减租减息工作第一阶段开展较好,部分同志在思想上产生了麻痹迁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组织开展了一次减租进展情况全县大检查。大检查工作以区为主,县委领导分别跟进,逐村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发现,全县有27个编村没有彻底执行减租法令和政策,原因是多数村干部认为榆社是“减租减息”先进地区,1937年搞了“五一减租”,1938年又进行了“四一减租”,1942年群众减租运动已经完整彻底了,遂对减租工作产生了拖沓思想,出现了迁就敷衍的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减租落后村,中共榆社县委以点带面,开始了全面的整顿工作,采取了三条措施以加强减租落后村的工作。(一)打破区界,将榆(社)武(乡)公路沿线村庄联合起来,组建边防指挥部,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指挥,统一领导公路沿线减租落后村庄工作。(二)将桃阳、讲堂、鱼头等村树立为减租先进典型,带动落后村工作。(三)发动群众诉苦,向不执行减租的地主讲理,公布减租实际情况。经过一个多月深入细致的工作,全县减租落后村的工作有了较大改善。当年春,县委通过查减发现,虽然群众运动发动较好,减租清债运动成绩较大,但仍存在不少问题。4月,中共榆社县委在组织生产的同时,制定措施,进一步开展检查减租工作,认真解决减租、佃权、霸产等问题。同时,召开干部会议,提出各级干部要克服自满情绪,对27个发现漏洞的行政村,要加强领导,迅速组织群众减租订约。

查减运动的认真进行和减租运动的深入发展,使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得到整顿和改造,从政治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极大地改善了根据地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为促进生产和坚持抗战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