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购统销工作

三、统购统销工作

对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计划供应的“统购统销”工作,是中共中央为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是计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援工业生产、平抑市场物价、协调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村实行公粮征购和粮食自由贸易政策,即实行以实物形式征收农业税和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基础上购买粮食并行的办法。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职工人口和非农户迅速增加,粮食出现较大的供求矛盾,农村一些余粮户储存观望等待涨价,私人粮贩同国家争夺粮源,哄抬粮价,借机囤积,使粮食问题更加严重。在这种形势下,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9日,政务院下达《关于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从12月起,山西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3月和9月,山西省又对食油和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5年11月起,全国城镇统一实行粮食及粮食制品凭票定量供应办法。

榆社县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逐步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

1953年11月,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学习贯彻《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粮食统购销政策。同时根据《决议》规定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统一计划收购粮食,对城市人口和农村缺粮人口实行统一计划供应政策。县委领导带领工作组,深入到计划收购试点村指导开展工作。统购粮食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兼顾的原则,在农民先留足口粮、种子、饲料的前提下,国家收购余粮部分的80%左右。试点村以每户每人3个负担亩(以产量计算的耕地亩)为起点,3-5个负担亩以每亩25-50斤计征;5-7个负担亩以35-60斤计征;7个负担亩以上者以45-70斤计征;3个负担亩以下不分配任务。同时进行负担亩排队,掌握征购额度,确定征购率,逐户分配任务。随后,统购工作在全县铺开。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粮食统购方针,制定计划收购方案,召开统购工作积极分子会议,千方百计发动群众完成购粮任务。

为取缔粮食黑市,县委、县政府组织粮食初级市场,制定了粮食计划供应方案:(一)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每人每月40斤(基数)。每一万人设立一个供应点,委托合作社、交易所及私营粮摊供销。同时规定,服务行业给予充足供应,但不得出售粮食;以粮食为原料的酒、醋等作坊给予供应,不得自购原料或到农村推销产品,产品可由合作社包销;交通要道的旅店、饭店,每月做出用粮计划,按计划充足供应。(二)农村粮食供应,集镇的工商业户、机关团体、手工业生产者由当地供销社供应;农民在缴纳公粮及购粮后的余粮出售,均由当地供销社负责调剂,在城乡禁止私人购销粮食。1954年5月,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村缺粮情况进行了统计,对缺粮户及时发放粮食供应证,并确定了供应点,同时开放初级粮食市场,使粮食供应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城乡粮食购销形势逐渐稳定下来。

榆社县1954年的粮食油料统购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进行全面的思想发动。县委通过三级干部会、积极分子会、各界代表会、群众会等形式宣传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产量调查,核产模底。第二个阶段,落实分配任务、组织售粮、运粮入库,进行缺粮评定发证。县委、县政府在这一阶段认真组织、全力推动,先后发出《关于贯彻粮食统、购、销好处的通报》和《加强运粮组织领导、保证人畜安全的指示》等文件,保证了统购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三阶段进行总结教育、鉴定党员、评定模范,再转向冬季生产、互助合作及建社扩社工作,为巩固和发展农业社,开展1955年增产节约运动创造了条件。1954年,榆社农业减产,农民超额完成征购任务,表现了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但同时也出现了收购过头粮现象,从而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难。

1955年3月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决定在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中,采取“定产、定购、定销”的措施。3月10日,县委集中部署粮食购销工作,安排粮食供应。入春后,针对全县粮食供应紧张,农村人心浮动,影响春耕生产的情况,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迅速部署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指示》精神,贯彻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生产运动的工作方针,组织农民通过座谈讨论的形式,打击粮食投机分子和阶级敌人,纠正粮食统购偏差,把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生产运动推向高潮。8月25日,国务院发布《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后,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合理安排统销工作,保证合理供应,另一方面普遍发动干部和社员,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完成定购任务。当年,全县有29.37万亩粮田,定产2623.7万公斤,定购600万公斤,定销450万公斤。

通过实施“三定”政策,做到了定产实际,留量恰当,购销合理,解除了农民“购销无底”的顾虑,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计划性,合理完成粮食统购统销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解决了战后灾民和缺粮户的生存问题,使工业化进一步得到发展,也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