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事业

三、文化事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榆社县群众文化工作受到冲击,农村文化室改称为政治夜校,主要学习《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对群众进行政治形势教育。1969年,县委通讯组恢复,全县有新闻通讯员500名,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报道全县新动态、新经验、新成就。县剧团停止演出古装戏剧,改称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要演出《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江姐》等革命样板戏。农村大部分剧团解散,保留的剧团以演出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为主。

1970年后,群众文化活动逐渐恢复,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自编小戏剧、曲艺节目,深入工厂、农村学校演出。同时,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和歌咏比赛。1974年5月,全县城乡举办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演,全县14个公社排定时间,轮流汇演。1975年9月13日,在县城漳洼淤体育场舞台,首次举办全县业余文艺调演活动,历时3天,参加有9个公社、12生产大队和部分机关、学校文艺队,共1000余人,节目138个,剧目有豫剧、晋剧、上党落子、秧歌、曲艺等。随后,农村业余剧团又自行组织起来,走村串庄演出,农村文化生活再次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