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青投身工农运动
时青,原名王世清,又名王世益、王祥和,1903年生,榆社县潭村人。
1918年时青15岁时,为生活所迫到太原一家印刷厂当童工。一年后,因不堪残酷剥削,带病回家。翌年,又到太原《山西公报》当印刷工人。在太原,他结交了共产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贺昌和山西的老党员李毓棠等中学生。他们经常为时青讲革命道理,引领他投入革命运动。1922年,经李毓棠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了太原市学生、市民的抗房税运动。1924年,领导了印刷工人的罢工运动。为组织发动山西工人投入北伐战争,在彭真的领导下,他又发起组织了“山西工人联合会”。在第二次印刷、兵工、制鞋、粮食等行业的工人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山西工人联合会委员长。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时青组织了太原印刷工人的雪耻后援会,为被开除工人开展救济活动。暴露后,被调入北京从事工人运动。同年,由罗章龙、陈君涛(陈为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城南区委书记。
1927年,党组织派时青任丰台、长辛店地区党支部书记,开展铁路职工的工运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在天津、武汉召开的全国铁路职工代表大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时青回到太原,并受太原党组织委派到晋南巡视职工运动。阎锡山在山西开展“清党”运动后,党组织又将他调回太原领导职工委员会的工作。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太原市印刷、制鞋、纺织等行业工会组织相继成立,使太原乃至山西的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
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中共山西省委决定在“双十节”时,用暴力砸烂“黄色工会”。10月10日,时青率100余名工人冲进伪“工人联合会”,手持棍棒与荷枪实弹、手持大刀的军警展开搏斗,一名工人当场被砍死,数人被捕。王瀛被国民党杀害后,党内复仇情绪更加激愤,中共山西临时省委决定成立“暗杀队”,任命时青、赵焕星为副队长,对“黄色工会”首领和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的几个右派头目进行暗杀。1928年1月1日,借反动当局的军政要员、军阀头目、右派首领、土豪劣绅在太原新华舞厅聚会之时,时青、赵焕星在工友的掩护下进入大厅开始实施暗杀行动。副队长赵焕星拉开手榴弹引线,还没有甩出去就爆炸了,炸死伪县长一人,赵焕星当场牺牲。时青在印刷工人的保护下得以脱身。之后,时青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到各地开展恢复党组织工作。
1928年2月,中共山西省委召开临时省委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央巡视员蔡和森关于山西工作的指导方针,通过了省委总结报告,批判了炸新舞厅的冒险行动。会议选举时青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会议仍继续推行“左”倾盲动路线,将全省划为7个暴动区,在条件成熟时,组织全省武装暴动,夺取政权。3月中旬,党组织遭到破坏,时青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狱中,他继续坚持对敌斗争,与狱中的马林(赵秉义)、何英才、侯富山(侯福林)、高克亭(高举)、郭洪涛等一起建立了监狱党支部,先后领导发动了大大小小多次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时青被送进了山西反省院。1934年秋,时青又与马林、侯富山等秘密成立了反省院党支部,领导院内斗争。1936年10月,在党组织的努力下,时青走出反省院,摆脱了长达八年之久的牢狱生活。
时青是榆社籍第一个共产党员,为谋求进步,他较早地接受了马列主义,并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虽然他革命活动的主要足迹不在榆社县,但他投身工人运动和宣传马列主义的言行,无疑对榆社县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为后来的革命仁人志士在榆社县开辟党组织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