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榆社县的传播和爱国主义斗争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它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马克思主义在榆社县的广泛传播,则成为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在榆社县建立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榆社后,在榆社县城高等小学校(以下简称县高小)的进步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积极响应山西省学生联合会的宣言,实行罢课,并涌向县城主要街道举行集会游行,向各界群众发表演讲,抗议北京政府的卖国行径,要求废除二十一条,释放被捕的北京爱国学生,要求中国政府收回山东主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此外,他们还组织讲演团、宣传队,在城乡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活动,号召城乡民众开展抵制日货活动。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榆社县的反帝爱国斗争如火如荼,势不可挡。
五四运动后,在广大知识青年中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一种主要思想潮流。这一时期,榆社县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在参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实际斗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为榆社地方组织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
1924年,为了弥补大肆扩充军备的巨额开支,阎锡山制定了在全省农村估价征收房税的政策,并于1925年初下令各县开征。这一政策的实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矛盾,并引发了山西省城太原学生的奋起反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房税斗争。1925年7月,反房税斗争的消息传到榆社后,本县高小学生立即响应,要求上街游行示威,声援省城的反房税斗争。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山西省立第八中学(今榆社一中)广大师生也沉浸在悲愤之中,提出罢课要求,并整队上街游行。大家贴标语、呼口号,开展街头讲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号召大家“使用国货,抵制日货”,同时将查出的日货进行焚烧。
这些斗争活动,启发了以知识青年、产业工人为主的广大群众的觉悟,也培养锻炼出一批先进的积极分子,为榆社党、团组织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