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2002年,国家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思想、大环保理念被纳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虑因素。榆社县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主线,以遏制生态环境破坏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城乡居民形成了崇尚生态、注重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

2002年7月15日,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兴水治旱、种草养畜、污水净化四项工作:(一)抓住中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各项政策,加快全县退耕还林步伐;(二)充分利用本县“一河四川”泉水丰足的有利条件,兴建人字闸108处,覆盖农田浇灌面积4万亩;(三)鼓励农民规模种草、圈养牲畜,缓解林牧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四)加快推进浊漳河治理,狠抓工业企业治污达标和城市污水的集中净化。

随着县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大量污水的排放给居民饮水用水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2002年,榆社顺应国家对环境污染支持力度加大的趋势,本着对居民安全健康负责的精神,开始筹建污水处理厂。榆社县污水处理厂基建工程经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于2002年8月13日正式启动。该工程位于县城南部潭村,占地22560平方米、建筑面积2672平方米,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服务区域(主城区)约5.4平方公里,人口近期约4.3万人、远期约5.3万人。该工程实际投资2600万元,于同年10月开工建设,主要建设有进水井、粗格栅间、提升泵房、细格栅间、平流式沉砂池、计量井一眼、厌氧池、奥贝尔氧化沟、二沉池、污泥回流泵房、接触池、消毒间、污泥浓缩池、污泥泵房、污泥脱水间等生产性建筑物;另建辅助性建筑,有综合楼、仓库、锅炉房及浴室、车库、传达室、食堂变电站机修间、花房;配套新建污水管网19.58公里、雨水管网9.47公里,于2003年12月建设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