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经济稳定
1985年至1988年,榆社县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缓慢,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秩序混乱,全国的通货膨胀也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8年经济工作的方针和省委、地委的部署,中共榆社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稳定经济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部署,主要抓了农业的稳定工作。因为农业稳才能保证大局稳,所以必须把加强农业放在突出位置。县委、县政府一手抓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配套与保护工作,一手抓农田基本建设,认真推行旱作农业配套技术,把农业的基础工作做到位,打好经济基础。同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增加对农业的物质和技术投入,继续实行“以工补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90年,全县粮田种植面积达到22.7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291万公斤,比1985年增长34.46%。1992年,全县粮田种植面积达到22.1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912万公斤,与1985年的3935.5万公斤基本持平,出现了粮稳、民心稳、社会稳的局面。1988年3月4日至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三级”干部暨先进集体、模范个人表彰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全体领导出席大会,县级党政机关副局长以上干部、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以上干部及青年团、妇联、武装部负责人和各村书记共290人参加会议。会议根据党的十三大和省委五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了1987年工作,表彰了近年来为榆社驱穷致富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79个、模范个人123名、先进工作者94名。大会特邀平遥县农民企业家刘生武,太谷县民营企业家王常祥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明确提出全县1988年要抓好四方面工作、完成八项任务、办好八件实事、实现一个翻番。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二是深化企业改革和农村第二步改革。三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增强活力。四是继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完成八项任务:一是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后劲。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发展商品经济。三是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劳务就业。四是搞好经济开发,加快脱贫步伐。五是推进技术进步,抓企业升级创优。六是疏通内外渠道,加速物流发展。七是深化市场观念,搞好流通服务。八是注重智力开发,控制多胎生育。办好八件实事:一是解决5个村、1220口人的人畜吃水困难。二是新建县医院住院楼。三是开通县城自动电话。四是完成东升街改造建设。五是改善职工住宅条件。六是新建1处农贸市场。七是为榆社一中购置大量教学设备。八是迁建烈士纪念亭。实现一个翻番:工业总产值在1987年2748万元基础上,1988年达到5500万元,提前两年实现第一个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