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雄会
在榆社县和平村,凡是爱好武术的人,每逢正月十五,都会以迎神赛社为名,自发组织起文武社火。每逢四月、七月赶庙会时,邻村武术高强的人还在会场开展武术比赛。武术爱好者渐渐组成一个自发的、松散的群众组织。和平村的宁光珍既是一个武术爱好者,也是这个自发组织的成员。
1932年初冬,任悟僧在和平村与宁光珍结识。任悟僧在与宁光珍的来往中,发现宁光珍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极端仇恨和对革命的渴求。为了发展革命力量,任悟僧决定有意识地分配宁光珍做一些实际工作,对其进行培养锻炼。
1933年春节后,任悟僧对宁光珍提出组建武术队,并要求武术队的人员要品行端正、爱好拳棒,宁光珍欣然答应,谈了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宁光珍接受任务后,在两个月内组织起50多人的队伍,其中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青年农民,血气方刚,热爱武术。
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掌握武装力量,与敌人进行更有效地斗争,1933年6月3日,任悟僧与宁光珍在和平村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组织——英雄会(亦称武术会),会员有70多人,多数是思想比较进步的贫苦农民拳棒手。会长宁光珍,副会长曹全保、宁福柱。英雄会是榆社县第一个由农民队伍组成的党的外围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打拳练武为名,掩护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分子,保护革命力量。1933年7月,经任悟僧、刘范五介绍,批准刘汉文、刘海鱼、程槐荣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英雄会分两路,一路在西川一带,由宁光珍、白三孩负责,另一路在西北川一带,由张志先、孙向荣(又名孙效武)负责。英雄会以练拳习武为名,广收弟子,扩展组织,进行党的活动。同时利用民间组织“乾坤道”以开展迷信活动为掩护,由刘汉文、刘海鱼、刘时忠(刘汉文的父亲)负责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英雄会的成员中,除周怀中(团员)、赵丕显(团员)、石芝茂(团员)、贺朴孩(共产党员)外,任启芳、任贵江、贡平山、李奎、宁三虎、石大平、宁虎维、宁东金、周于中、郝玉成、宁恩柱、宁德元、宁丙如、宁马维、宁二维等均是共产党的同情者。一人参加英雄会,带动了一大批人加入。其中,宁光珍在榆社县及太谷县一带有徒弟数百人,宁福柱、曹全保在榆社县范围内的徒弟有几百人,且大部分是久经磨炼的拳棒手。
英雄会成立不久,宁光珍按照任悟僧的指示,根据党组织提出的“抗债延债、抗租延租、反对摊派”的任务,领导英雄会会员开展了延迟地主收租和反对摊派斗争。在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积极分子。
1935年后,榆社县地下党组织为迎接红军东渡,准备进行武装暴动,攻占县城,夺取政权,成立了军事部赤卫队。英雄会多数成员随之加入了赤卫队,成为赤卫队队员。接到省委通知停止暴动后,英雄会成员中的党员、团员仍以习武为名,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散发抗债、抗租、抗摊派的传单。
1936冬,为了掩护党的工作,赵丕显、石芝茂、宁三虎等英雄会中的党、团员先后参加了榆社县牺盟会和公道团。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组织号召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全民抗战,要求共产党员站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在任爱生、宁云程等的宣传动员下,英雄会的不少会员都参加了游击队,其中和平村、宁家沟村参加游击队的有宁光珍、石芝茂、李奎、石平中、石怀中、石兔元、周于中、宁丙如、宁五如、王玉龙、郝玉贵、宁马维等20多人。宁光珍依靠其在西川一带的威信,一次招收50多人,成为游击队第一大队的主要力量。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英勇作战,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