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乡劳动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乡劳动

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后,在全国掀起了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同时,山西省对各级党政干部也提出了下乡插队落户的要求。1970年5月27日,榆社县首批干部插队落户工作启动,申请插队落户的共有34名干部。经批准同意,白更生、樊福中、张乃林、陈守成、王全武、张昌福、杨生中等7名干部成为榆社县第一批插队落户者。到1972年,全县共有9名干部下乡插队落户。1973年11月5日,榆社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同年,中铁三局有30名知识青年到北寨公社高崖底大队插队落户,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年,全县下乡人数达到148人。1974年3月6日,社城中学高2班杨国平、裴秀维、常变香等54名应届毕业生,致信共青团榆社县委,表示要“坚决走毛主席给青年指引的金光大道,毕业后奔赴农村,经风雨受锻炼,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3月8日,共青团榆社县委复信社城中学高2班54名应届毕业生,对他们的行动表示坚决支持。同年,榆社县社城镇22名知识青年到榆社大寨大队插队落户。1975年,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晋中农科所工作的赵建凯和高中毕业后在云簇公社工作的赵建华姐妹俩多次写出申请,要求回乡务农后,榆社县革委会批准了她们的申请。9月6日,榆社县革委会在县城大礼堂召开1000余人参加的大会,欢迎赵建凯、赵建华返乡务农。1976年,榆社又有142名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在榆社插队落户的青年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浙江、广东、四川等省(市)。1978年12月党的十ー届三中全会后,大部分知识青年开始返城,上山下乡运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