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社县临委的斗争活动

二、中共榆社县临委的斗争活动

中共榆社县临委成立后,根据中共山西省工委的指示和12月10日偏良会议确定的五项主要工作任务,积极开展了扩大党的组织工作,发展和平村的宁焕武、宁仲英、赵丕显等为中共党员,吸收石芝茂、周怀忠、周于忠为共青团员,使其成为县临委革命的骨干分子。同时,决定在群众基础好、斗争意识强、革命进步分子较多的和平村建立党支部。1935年12月下旬,由任悟僧和姚忠祥组织,在和平村宁光珍家中召开会议,创建了和平村党团联合支部(以下简称和平联支),宁光珍任和平联支书记。会议决定,联支党的工作由任悟僧负责指导,团的工作由姚忠祥负责指导。和平联支是榆社县建立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和平联支的建立,使党组织在农村站稳了脚跟,为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反封建斗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榆社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1935年底,全县共发展中共党员11名、共青团员16名、中共外团组织人员1000余人。1936年,阎锡山大肆制造白色恐怖,县工委遭受严重破坏,随之和平联支的活动也被迫停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榆社县党组织恢复后,和平联支改建为和平村党支部,得到了较大地发展。

在和平联支建立的同时,按照偏良会议确定的准备军事武装暴动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的方针,中共榆社县临委也积极开展迎接红军东渡、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1936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三),中共榆社县临委扩大会议在偏良村刘范五家召开。任悟僧、任爱生、刘范五、刘汉文、宁光珍、刘海鱼、姚忠祥参加了会议,党的同情分子、英雄会领导人之一孙向荣列席会议。会议决定于1936年2月20日(农历正月二十八),举行武装暴动,英雄会全部人员参加武装暴动。决定成立赤卫队,英雄会会长宁光珍任赤卫队总队长,副会长曹全保、宁福柱任负责人。赤卫队下设4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排,其中第一组组长宁焕武(共产党员,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到防共团开展地下工作,第一组组长改由石芝茂担任),第二组组长宁仲元(共产党员),第三组组长侯贞维,第四组组长郝玉金。会议还研究了具体的暴动计划,即计划乘农历正月二十八榆社县城赶庙会之机,将暴动队伍扮成文武社火,分两路攻占县城,夺取政权。武器来源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英雄会会长宁光珍的外甥、国民党县公安局警察赵云程(共产党员),从国民党警察局搞60多条枪;另一方面是通过情报组长宁仲元从辽县(今左权县)搞几十条枪。会议还计划在暴动后建立一支红军,失利时则撤到武乡、沁源边界一带,与东征红军主力会合。会议还秘密审查接收了打入云簇防共团的宁焕武加入党组织。会后,各自分头布置工作,准备暴动,并派任爱生向省工委请示汇报。

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宁焕武、宁仲元分别到榆社县城和云簇镇散发传单。为了进一步做好暴动准备工作,还以练习武术为名扩展英雄会会员,除向白三孩、曹全保、宁福柱等老师傅请教外,还向石芝茂、宁仲元传授拳术。

中共榆社县临委成立后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领导榆社人民开展抵制防共团抽丁的斗争。防共团是“防共保卫团”的简称,是1935年阎锡山在山西成立的反共地方武装。榆社县成立有防共团大队,云簇区设中队。为了扩充兵力,防共团下令在各村青壮年农民中进行抽丁,明确凡年满18虚岁的男性青年都在抽丁之列。中共榆社县临委成立后利用各种方法领导抵制抽丁。共产党员姚忠祥在抵制抽丁的斗争中,一方面四处奔走,到被抽丁青年家中做工作,让他们设法隐蔽、疏散,另一面与自己熟悉的老师联系,让有条件的青年到学校上学,躲避抽丁。高庄村的青年农民赵森林刚好年满18岁,在被抽之列,姚忠祥打通关系,把赵森林送到云簇小学读书,躲过了防共团的抽丁。抵制抽丁斗争,深得民心。通过抵制抽丁斗争,党组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进一步奠定了党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