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全面整顿方针

一、贯彻全面整顿方针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再次引发动乱后,毛泽东也希望结束长期的社会动乱,使国家逐步恢复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着重强调:“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这给全党发出一个重要信息。11月6日,毛泽东在长沙会见外宾后听取李先念关于国民经济情况的汇报时提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1975年1月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在主持召开的各种类型的会议上,明确而且坚定地提出进行整顿的要求,并果断地对被搞乱了的各条战线进行整顿,提出摆脱动乱、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当时条件下所能进行的拨乱反正。当时,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示概括为“三项指示”,并提出要以这“三项指示”为纲。1975年2月初,中共山西省委召开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关于安定团结的方针。2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毛泽东对理论问题指示的通知》,印发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问题的谈话。

1975年,中共榆社县委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省委、地委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三项指示”为纲的战略部署,对全县开展全面整顿。1月,在农村开展了整党建党工作。农村的全体党员和县、社在村蹲点干部主要学习了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指示和党的基本路线、新党章,建立健全了“一课三会”制度,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制度。同时,大力推广昔阳县一年一次大整党、半年一次大评比、一季一次小整风、一月一次生活会的经验。随后,根据中共晋中地委的通知精神,县委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领群众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提高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完成春季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的方针,打好农业学大寨的总体战。3月14日至19日,县委又召开了教育革命学大寨会议,学习推广了昔阳大寨以及朝阳农学院、北谷丰“五·七”农校的经验。明确会议的主题是:把大寨精神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用大寨精神育人。3月17日至21日,又召开了工业学大庆会议,有24个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介绍了经验。大会对3个企业、30个车间班组、147名劳动模范进行表彰。11月,开展“开门整风”,邀请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让他们作为“红炮手”,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武器”,揭露县委存在的问题。

11月10日,中共榆社县委、县革委对有关办事机构进行调整。决定撤销县革委政治部,县革委文教部;设立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工作归宣传部兼管),设立县人事局、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县人事局为两个机构名称一套人员编制),设立县委文教部,工交政治部、农村政治部、财贸政治部(分别与县革委工交、农业、财贸3个办公室实行两个机构名称一套人员编制),设立县编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仍设县计划委员会和县委、县革委办公室(下设来信来访接待室、机要室)、公安局、人民法院,仍设县总工会、共青团榆社县委、县妇女联合会、县贫下中农协会,设立公社工业管理局、统计局、建设局,将物资局更改为物资供应站,将县革委商业局分设为商业局和供销合作社。11月25日,县革委向省、地有关部门提出新建县国营酒厂的请示报告。12月下旬,县革委决定建立县农机大修厂。

1975年全县以“三项指示”为纲,对各行业进行全面整顿。通过整顿,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好转。197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95万元,比1965年增长66.2%,其中农业总产值3822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由于强调“以粮为纲”,专注单一经营,林牧副渔发展缓慢,只占农业的13%。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438万元(1966年6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