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寨运动方向的偏转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题为《大寨之路》的通讯报道,并发表了《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昔阳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全国农村也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始,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左”的思想指导下,大寨的经验被严重扭曲,农业学大寨运动也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67年9月,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在昔阳县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业学大寨现场会议。会上,陈永贵作了题为《红太阳照着大寨前进的道路》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大寨人在所谓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会议结束后,《山西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这次会议“是全省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一个伟大的起点,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全省学大寨运动已经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2月6日至11日,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召开全县学大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誓师大会,并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学大寨运动推向新高潮》的决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干部、民兵和“造反派”代表共1100余人。省、地“三秋”工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负责人也到会指导。1968年9月下旬,在晋中地区革委会的统一部署下,全县农村贯彻推广昔阳大寨大队重新制定的“一心为公劳动,自报公议工分”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即大批促大干”等“左”的口号和做法。
1968年10月15日至11月2日,山西省革委会在昔阳召开全省第二次农业学大寨现场会,会议号召掀起一个学大寨人、立大寨志、兴大寨风、走大寨路的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学大寨运动。会后,榆社县革委会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次农业学大寨现场会精神,指出要重点学习昔阳县“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斗私批修”以“大批判开路”的经验,学习开展群众性学大寨运动的经验。之后,榆社县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大批判开路,乱批乱斗,一些生产大队强制取消了自留地,搞大队统一核算,社员群众中也出现了出勤不出力的现象。
1969年11月11日至23日,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在昔阳县召开晋中地区农业学大寨现场会。会后,榆社县革委会要求干部群众横扫“保守思想,斗私批修”,建设大寨式大队、大寨式公社,组织社员“战天斗地”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出1970年榆社县奋斗目标是“亩产突破300斤,粮食总产8000万。人均1亩大寨田,半亩水浇地,户均1口猪,人均10株树”。
农业学大寨运动偏离正确的轨道,以及推广大寨新的劳动管理制度,造成了社员评工分,实际上是评思想、评成份,干部之间的批评帮助实际上是乱批、乱斗,不仅严重挫伤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榆社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左”倾错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以大批判开路,乱批乱斗,强制取消自留地,搞大队统一核算,又进一步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出现了出勤不出力现象,被群众形象地比喻为:“人日捣地皮,地皮日捣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