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夺权事件和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成立

一、三次夺权事件和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成立

受上海“一月夺权”和山西省“一·一二”夺权和晋中“一·三一”夺权的影响,榆社县的造反派也蠢蠢欲动,展开了夺权行动。

1967年1月23日,榆社县的造反派首次夺取了县委、县人委的领导权,成立了“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县委、县人委陷入瘫痪状态,各政权组织被迫停止工作。夺权后仅维持了13天,造反派就因权力问题产生分歧和斗争,并由此分裂成相互对立的两大派——“榆社县革命造反总指挥部”和“红旗飘飘联络总站”,两派互相攻击,从此出现了激烈的派性斗争。

1967年2月,晋中核心小组成立后,开始与山西核心小组共同帮助、指导晋中各县经过“夺权”的县建立核心小组。同年4月9日,榆社县造反派组织之一的“榆社县革命造反总指挥部”,宣布夺取了中共榆社县委、县人委的权力,并成立了有县人民武装部负责人参加的榆社县核心小组,作为榆社县党的临时领导机构。

8月10日,榆社县另一造反派组织“红旗飘飘联络总站”再次开展夺权行动,宣布夺取了榆社县的党政大权,并组织成立了新的榆社县核心小组,上报中共晋中核心小组审批。9月20日,经中共晋中核心小组批准,榆社县核心小组正式成立,路成和担任中共榆社县核心小组代组长,郭光远担任副组长。县核心小组下辖10个人民公社核心小组,下设办公室、组干组、秘书组、群团组、专案办公室。

榆社县造反派的夺权,实际上是造反派组织之间的“争权”“抢权”,由此出现了第二次夺权和第三次夺权的现象。造反派夺权后,不仅中共榆社县委所属全县各级党的组织陷入瘫痪,而且给基层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1967年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等多次发出指示和号召,要求大中小学校学生回校复课;各群众“造反”组织要实现“革命大联合”,建立“三结合”(军队、革命群众代表、革命领导干部参加)的革命委员会。

10月16日,山西省榆社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革筹委)成立,主任委员路成和。10月21日,榆社县革筹委组建办事机构,成立了第一线指挥部,下设革筹委办公室、斗批改办公室、政宣办公室、政法办公室、人事办公室、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农林水利办公室、文卫办公室、民劳办公室、计统办公室、联合接待室等办事机构。

10月下旬,榆社县核心小组传达贯彻山西省核心小组指示和《人民日报》10月5日《全国都来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社论,开始陆续在县直各单位、学校以及各公社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确定学习班的任务是:学习有关“文化大革命”理论,开展革命大批判;开展“斗私批修”,检査各个群众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派系问题;推动各个群众组织进行大联合,解决混战不休的冲突,尽快实行“归口闹革命”“复课闹革命”,实现革命的大联合。要求学习班要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要团结干部、群众的大多数;要拥军爱民,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同期,榆社县革筹委转发山西省革委员会通告,号召广大革命师生“听毛主席的话,立即复课闹革命”。随后,全县各中小学师生陆续返校复课,开展“斗、批、改”运动。

由于造反派组织一派掌权,一派受压,榆社县核心小组组织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重了两派之间的对立情绪。

1968年1月10日,榆社县核心小组决定,全县10个公社成立核心小组,并任命了核心小组领导班子。1969年4月至7月,经县人武部批准,全县各人民公社以及县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各生产大队成立了民兵、干部、群众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