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批孔”
1970年11月16日,党中央发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后,“批陈整风”(对外称“批修整风”)运动由上而下开始。
1971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把批陈整风运动推向纵深发展的通知》。随后,根据省、地的指示和部署,中共榆社县革委会核心小组召开批陈整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革委会党委委员,各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副书记,两级以上党员干部等。会议决定全县的批修整风运动按照传达中央文件、动员、揭发批判、思想教育、总结教育四个步骤进行。会后,在重点批陈(陈伯达)的基础上,全县开展了以反骄傲自满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5月中旬,榆社县召开了党员骨干“批修整风”会议。5月16日,榆社县革委会组织成立了“批修整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批修整风”工作。6月3日,榆社县“批修整风”现场会在大寨公社(现属西马乡)大寨大队召开,县、公社、生产队三级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此次会议推动了全县批修整风运动向纵深发展,自此批修整风运动在全县全面展开。在批修整风运动中,根据毛泽东“重点是批陈,其次才是整风”的指示精神,集中对陈伯达的罪行进行了揭发和批判。
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林彪叛逃事件。10月31日,县委举办县、公社两级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班,开展为期一周的传达。学习中央关于林彪反革命集团叛党叛国的通知和文件精神。此后,全县又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在这个运动中,根据中央和省委、地委的指示要求,全县各公社、各机关、各生产大队都在党内认真传达学习了中央的文件精神,揭露了林彪反党集团的叛国罪行。
1971年12月,中共晋中地委召开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深入开展批林反修”斗争。中共榆社县委根据会议精神,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路线方面教育和党的政策教育,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同时,根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陆续下发的《关于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斗争》的三批材料,从党内到党外,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揭发批判林彪反党集团阴谋抢班夺权、谋害毛泽东主席和反革命武装政变、叛国外逃等反革命罪行,清查与林彪集团阴谋活动有关的人和事。从此开始,全县各级党员把批林同批陈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在党内开展了整风运动。
1972年2月,中共榆社县委举办了学习中央3号、4号文件学习班,并召开了县委常委、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县革委4大组负责人会议,传达了中共晋中地委召开的各县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在批林、批陈斗争中要搞好四个结合,即与认真读书结合起来、与路线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政策结合起来、与开展农业学大寨结合起来。8月,集中学习了中共山西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10月下旬,根据毛泽东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和“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按照省委、地委的安排部署,全县进一步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10月31日,县委、县革委开始组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县社两级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班,联系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11月中旬,又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发动群众,认真学好、唱好《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歌曲,以配合揭批林彪反党集团罪行运动。
1973年1月11日至30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批林整风”汇报会议。随后,县委、县革委按照会议要求,对全县“批林整风”运动进行进一步的安排部署,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深入进行批林整风,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其他各项政策。
1974年1月,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下发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通知,并把江青等人策划编辑的《林彪与孔孟之道》的材料作为中央文件的附件转发全党,“批林批孔”运动很快在全国开展起来。党的十大要求放在首位的“批林整风”运动,突然变成了“批林批孔”运动。
1月31日,中共山西省委发出掀起深入“批林批孔”高潮的通知,要求立即在全省干部、群众中进行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动员,并切实加强对这次运动的领导,组织专门班子,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指导运动不断深入发展。2月2日,县委、县革委召开了各公社党委书记、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批林批孔文件精神,同时成立了批林批孔办公室。会后,县委积极部署,举办了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开展批林批孔学习班,并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县展开。
这一运动历时一年,由于“左”倾思潮的继续,对机关、工厂、学校再次造成人为的思想混乱。在这一运动期间,山西还错误地开展了批判“山上桃峰”的斗争,从而使刚刚出现的稳定局面又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