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内整风运动中加强组织建设

二、在党内整风运动中加强组织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制定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党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党的历史上,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共产国际的指示,党内一直存在着思想分歧。遵义会议以来,也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系统地彻底清算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另外在全国抗战初期增加了70余万新党员,由于他们阶级出身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内的思想矛盾,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必须在党内进行一次普遍的、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从1942年春天开始,中共中央在全党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整风运动,其目的就是为了从思想上清算“左”倾错误的危害,克服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以团结全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严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整风的方法步骤是,认真阅读文件,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增强党性,改进工作。

1942年,中共中央发出一系列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开展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整风学习的主要文件是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等。

榆社县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部署,以整风为中心,全面加强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建设。全县各分委及游击队分别成立学习委员会,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文件,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中共榆社县委还多次组织由各分区、主要大编村和教育部门的整风学习,进行自我反省,从各个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1943年4月上旬,中共太行区党委决定调整中共榆社县委领导班子,由赵瑾山任县委书记。同期,根据中共晋冀豫党委关于整风运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榆社县斗争环境险恶的情况,中共榆社县委为了使党的组织更富有战斗力,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抗日的任务,在整风工作中坚决清除投敌叛变者,对长期不做工作的党员予以除名,对极少数意志消沉要求退党的党员解除了组织关系,对遭受严重破坏的支部通过考察后重新登记和健全,由此清理整顿和纯洁了党的基层组织,增强了党的队伍的战斗力。

1943年10月21日,中共太行区党委制定了《关于今、明两年彻底完成全区整风任务及目前阶段的计划》。11月,中共太行区党委开办了第一期整风班,中共榆社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主要领导干部参加。整风学习班以学习文件提高思想为主,纠正了整风审干“坦白”运动中过“左”的倾向,对错整的干部进行思想工作,对确有问题的干部进一步调查研究,依据其错误情节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同月,赵瑾山调离,冀雨接任中共榆社县委书记职务。

1945年1月,中共太行区党委和太岳区党委分别召开会议,要求加强组织工作,改造党内外干部作风。榆社县于1945年春季分别结合“减租减息”、民主选举、大生产运动等工作,对党员和县、区、村各级干部进行政治培训和作风整顿,通过自我反省,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民主建设,提高党支部战斗力。到1945年夏,榆社县的整风运动和干部审查工作全部结束。

整风和改造干部作风,对加强党的建设,纯洁党的组织,提高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党领导根据地建设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通过整风学习,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大大增强,宗派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现象被有效克服,党员之间、干部之间更加团结。随着党组织的巩固和壮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从而更加有力地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展开了抗日武装斗争。这次历时三年的党内整风运动是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对于增强党内团结统一,改进党的工作作风,树立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进一步端正党的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为迎接抗战的胜利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重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