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下的榆社妇女工作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榆社县的妇女也和全国的妇女一样,“一切为了抗日,一切为了胜利”在支前工作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抗战初期,榆社县大垴村是八路军总部医院驻地,海眼村、油房凹村是太行三分区救护所,桃阳村是伤员转运站,在医务人员、药品都很紧张的情况下,大量的护理工作由这一带的农村妇女承担,她们给子弟兵喂饭、喂药、洗衣服、换绷带,把自己省下的小米、白面全部调剂给伤员,多次受到军区的表扬。同时,她们每年完成数万双支前军鞋的任务,其中“碰倒山”“大底子”等在太行山区都非常有名气。
1938年4月7日,中共榆社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加强对妇女抗日力量的领导,又在榆社县坂坡村举办了榆社县第一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学期20天,培训学员18人。这期妇女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大多来自榆社女子高小,培训班由八路军工作团的任志远、李立等授课,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学政治、学文化,讲授国内外抗日形势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共产党的立场。经过训练结业后,多数学员被县委分配到区、村担任妇女领导工作。7月中旬,中共榆社县委又根据冀豫晋省委“六月会议”精神,在全县发展了一批妇女党员,其中陈愉奋、白玉莲、万改莲、李忠、石补英、李利香、乔玉兰等,成为中共榆社县委成立以来发展的第一批女共产党员。
1939年3月16日,中共榆社县委在坂坡村主持召开榆社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大会选举高彩章为妇委书记,高尔华为副书记,李兰凤为秘书。大会向全县妇女发出号召:反对封建,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动员起来,做军鞋,送军粮,看护伤员,做好抗日救亡工作。4月下旬,为了进一步开展妇女工作,培养更多妇女干部,中共榆社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董家庄举办了榆社县第二期妇女干部训练班(也称“榆社县妇女工读学校”),参加学习培训的主要是贫下中农出身的村妇救会干部和有文化的女青年,参加学员40多人。
同期,榆社县妇救会还在各个大编村开设妇女识字班,通过识字学文化,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活动。宣传妇女要放脚、剪发、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寡妇可以改嫁等等,反对婆婆、丈夫打骂虐待妇女,发动妇女和男同志一道参加“减租减息”斗争,实行合理负担,享有选举权,民主参政。太行区党委在黎城南委泉召开的全区劳模会上,榆社县妇女劳模郝二蛮(女雇工)组织贫下中农搞互助组、拨工队受到表彰。
在抗战中,占人口一半的榆社妇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生产运动,涌现出一批如榆社县妇救会干部张振英、万改连,区妇女干部贾林、王维芳、张子祥、郝改仙、张银连、张桂珍、乔玉兰等妇女榜样,在抗日战争初期为妇女工作的广泛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