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理浊漳河
2025年08月10日
一、治理浊漳河
1970年1月3日,县委、县革委首次向晋中地区革委会提出治理浊漳河的请示报告。不久,成立榆社县治理漳河指挥部。
浊漳河纵贯县境南北,全长约7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1491平方公里,河床占地6万亩。治理好浊漳河,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1971年,县革委组织民工2000余人,开始对浊漳河进行缩窄河床的筑坝治理。社城、大寨、城关、郝壁等公社的沿河大队多用石头、水泥、白灰甚至铁丝网筑坝修堤,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治理未达预期效果。
1976年,城关公社上西山大队的治河群众,根据浊漳河流沙多、落差小的特点,在实践中创造发明了乱石堆坝沙土固堤的经验。即把乱石头先堆成下宽5米,上宽0.8米的石坝,靠石坝再填底宽5米,顶宽3米的沙坝,然后再在沙坝上填土造田。每当洪水来临,河床泥沙被冲,乱石随之陷入坑内,石坝也稳步下降,冲不垮、冲不斜,既省工、又省料的乱石堆坝沙土固堤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县治漳指挥部迅速推广了这一成功经验,在浊漳河沿岸掀起了治河高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后,沿河40余个大队再没有遭到洪水危害,新增滩地3万亩,成为榆社人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