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制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从1981年起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标志着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始。

1982年9月1日,党的十二大召开后,中共榆社县委立即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二大精神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县委党校和县直各系统共举办了15期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和宣传骨干1536人,各公社也都举办了短期培训班,全县80%的党员干部接受了培训。县委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在全县范围内自下而上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的新变化,对1982年农民生产和生活情况逐社逐队挨门挨户进行了调查登记,总结致富典型经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二是各社队、各部门普遍制订了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远期和近期规划,使广大干部群众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明确了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是有可靠而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的,从而更加坚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了到20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信心。

在农村通过学习贯彻十二大精神,进一步解放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加快了落实完善生产责任制的步伐,推动了农村改革的进程。从1982年秋冬至1983年春,全县农村逐步实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国营工商企业,陆续建立健全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岗位责任制,把各项指标落实到了科室、车间、班组、柜台和个人,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搞好生产及各项工作的积极性。1982年、198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6645万元、7410万元,分别比1981年、1982年增长18.95%、11.51%。农业虽然遭受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总收入仍实现了4513万元、5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2%、11.99%,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1983年1月,在县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常好元做了题为《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为开创我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讲话。会议根据十二大精神和省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了全县1982年的工作,部署了1983年的任务。明确了1983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突破8000万元大关奋斗目标。要求工业生产上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消灭经营性亏损。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制定了以下五条措施:(一)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将其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二)积极扶植、大力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各涉农部门都要为其大开绿灯,提供方便,给予指导和扶持。(三)抓好林牧蚕桑业工作,发展多种经营。(四)继续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走加工增值的路子,注重发展传统名牌产品。(五)切实搞好农村科技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农科知识,积极引进和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允许科技人员对承包增产增收部分按合同合理分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生产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了落实好十二大精神,积极探索城市改革的路子,县委常委还分头深入到工交、城建、财贸等战线进行调查研究,与各级各部门领导商讨深化全县改革的方略。经过调查,县委提出了从经济管理体制入手,以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为突破口,实行企业经营承包和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的企业改革思路,制订了《榆社县国营企业全行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就承包的范围、内容、形式和办法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各企业管理部门也本着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原则,制定了具体的承包方案,开始在所属工业企业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