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三大的中心任务是继续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11月16日,中共榆社县委根据省委、地委的部署,结合榆社县实际,制定了《关于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三大精神的安排意见》。意见提出:(一)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做到深刻理会、热情宣传、坚决贯彻。(二)把握重点。党的十三大是一次尤为重要的会议,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严治党,团结奋斗。(三)方法步骤。在认真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自学活动的基础上,以县委党校为阵地,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对象为县直各单位副局级以上、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以上干部;时间从1987年12月上旬到1988年1月中旬分三批进行。(四)协商对话。要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五)加强领导。各单位领导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使党的十三大精神真正变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

之后,全县掀起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进一步解放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不断加快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县委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中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三大精神同加快深化改革步伐结合起来,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一)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党的十三大精神。(二)明确重点,动员各方面力量,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三)加快步伐,深化全县经济体制改革。(四)改变作风,振奋精神,尽职尽责,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五)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在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过程中,县委主要抓了五项工作:(一)提高认识,消除顾虑。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存在的“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个体经济发展会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以及“雇工和非劳动收入即为剥削”的种种糊涂认识,组织深入学习和讨论,明辨是非,强化教育,消除疑虑,加深对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的领会,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三大精神上来,从而坚定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的信心。(二)举办培训班,分层次培训党员干部。对县直各单位、各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学习的同时,分期分批轮训基层干部和党员。(三)开展对话,沟通思想。围绕学习、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开放、党的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全县各级领导同各方面基层干部群众开展了协商对话,联系实际,就群众普遍关心的物价、党风和分配等问题释疑解惑,形成共识,进而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三大精神。县委、县政府还就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各种承包责任制、发展双层经营等问题同乡镇及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民主讨论,同企业厂长、经理就深化企业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完善承包责任制等问题进行座谈。(四)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县委在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中,组织人员深入到试点乡村对农民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农民对改革既拥护又不适应;既渴求发展商品经济,又对商品经济存有疑虑,从而制约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的思想状况,县委决定把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强化改革意识作为农村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在农村开展基本路线教育的突破口,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五)联系实际,引深教育。县委根据全县的具体实际,在农村开展“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算自己的变化账”活动,让广大农民从看到、听到、感到的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中增强对改革的信心,通过看变化、算大账,使农民加深了对党的各项政策的理解,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今后的生活才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