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本书是《基督教哲学1500年》的后续。那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要求我再写一本近500年的基督教哲学。我曾经试图写近现代基督教哲学的书,但一直没有成功。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督教哲学实质上是圣经哲学。这个想法写在《基督教哲学1500年》2007年的“再版前言”里。我说:“基督教哲学的前提和基础是基督教的信仰和教义,而不是自诩为中立或客观的理性;因此,它的观点以《圣经》为准绳,它的内容是《圣经》的理性化。惟其如此,它才需要希腊哲学这个(但不是惟一的)理性工具,才需要在信仰中建构哲学的方法。”我那时对圣经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想得不甚明了。经过多年的学习、思索和写作,这本题为“圣经历史哲学”的书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至于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基督教哲学,我相信读者会作出自己的判断,人或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自沉默,因为我已经说出了知识和良心告诉我的一切。

对所有帮助我完成本书的人,我心存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妻子江立怡医师几十年的支持和默默无闻的奉献。她独自操持家务,照顾家庭和我的健康,使我得以专心于学问。虽然我的所有著作都有她的贡献,我愿把迄今为止我这本最重要的书献给她。

衷心感谢国际精英基金会(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Group)前主席、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宗教学系前主任艾文·亚当博士(Dr.Evyn Adams)的精神鼓励。这位年逾95岁的老人心系中国和北大,他的言行对我的思想有深刻影响。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和宗教学系的同仁。在这个秉承“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容包容、思想自由”传统的群体中,在各种学说的交汇和激荡中,同仁们的著述和交谈对我启发良多,教益颇丰,恕不一一致谢。

本书2012年发行之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在2013年6月1日召开“中国语境下的圣经研究——《圣经历史哲学》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20位学者在会上发言。他们的发言记录已经发表在《外国哲学》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13年12月出版)。另外,张旭、孙帅等人还单独发表了书评。同仁们的关注和评论,令我感动和反省。兹挑选孙帅博士《历史的循环与拯救》一文作为新版附录,以供读者参考。

现有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的《创世记》中对人类起源、始祖和族父谱系纪年等问题的解释。必须承认,这些解释过于简略,忽略了进化论、人类学、神话学等领域必要的背景知识。可以辩护的是,本书的简省不是出于无知,对这些问题涉及领域的知识,我曾经作过十多年的专门研究,至少发表了十篇学术论文。出于经济思维的习惯,本书写作时没有吸收这些论文的内容,致使不少读者对本书独特的解释难以理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有兴趣的读者如能在学术期刊网站上检索那些学术论文,对本书引申到圣经解释的观点继续提出批评,那将是我乐于见到的。

最后,感谢凤凰出版集团,诚挚感谢本书责任编辑汪意云编审的认真和细致的审阅和修订。

赵敦华

2015年8月12日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